法制网 | (视频)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未来将上政全面建成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时间:2019-09-19浏览:701

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为主干,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2019830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在致辞中指出,上海政法学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法治问题的研究、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20195月,学校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实现了人工智能法学方向的首届本科、硕士招生。

 

论坛结束后,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接受了法制网记者的专访,就学校的历史沿革、设立人工智能法学院的原因以及对学校未来的的愿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记者:刘校长,你好!我们知道,上海政法学院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年轻美丽富有政法特色、综合办学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请您介绍一下上海政法学院的发展历程?

 

刘晓红:从办学历史来看,它分成几个办学阶段:198411月学校建立,先后历经了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法学院这样几个阶段。它曾经是在司法局领导下的一所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政法院校。在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到2014年,学校从上海司法局划规到上海市教委来管理,所以现在属于上海市教委和司法局共管,是一所上海地方的普通高等院校。

 

记者:刘校长,我们知道上海政法学院建有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等学院,听说你们还建有人工智能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这是基于何种考虑建设了这两个学院?

 

因为上海政法学院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对于学生的培养,可能更多的是让他们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传统的法学院的分类来看,它是按照学科来分的。在我们的几所政法院校当中,这个都是比较相近的,有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等等。我们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立纪录片学院,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法治新闻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面,对于这一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对于人工智能法学院的设立,是今年刚刚设立的,也是考虑到现在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人工智能是引领着现在整个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把它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中央政治局在学习的时候,有专门学习人工智能。习总书记也在《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讲话当中,明确提出了对于人工智能要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在法律、道德等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当中,它不仅仅需要有专门研究人工智能本身的一些科技方面的人才。对于在社会学、法学领域当中,对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一些在伦理、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风险一些影响我们需要进行研究。同时,对于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司法领域,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今年招收了40个本科生学习人工智能法专业,同时我们还有10位硕士生也进入到了这个专业学习,希望培养这方面人才。


这两个学院设立的考虑,我们主要有这么两点:一是,基于目前高等教育在改革趋势是给高校松绑,真正实现大学自己的治理制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市场办学,就是跟社会一起来办大学。这样的话,可以有更加灵活的一种体制机制,比如说这两个学院我们可能都会设立理事会的一种管理模式,用社会的资源,这是一个考虑。二是,考虑如何在高校当中尤其是在法律领域中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一个模式,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

 

记者:我们知道,立格联盟内有9所政法的高校,各有特色,上海政法学院的特色是什么?

 

刘晓红:我们知道中国有五院四系,五个学院都是老大哥院校,在很多方面,他们有非常好的基础,也在前面给我们一个标杆、一个引领的作用。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也是根据自己的这些基础、自己的历史、特色。我们希望走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希望上政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一个是我们逐渐建成了一个特色学科群。主要满足目前新兴的一些产业,包括新兴的一些业态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些新的需求、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城市基层治理的法制保障学科群。第二个,我们还有叫“一带一路”司法、“一带一路”安全与反恐研究,这个主要包括上合组织,这样的一个学科群。

 

第二个特色是我们的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上海政法学院有它的基础,我们在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之下,监狱学、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这几个专业都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这块儿进行发展。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打造成“法律+”这种复合性的人才。所以我们包括法制新闻、法律俄语、法律英语,这一块也是我们的特色。

 

记者:上海政法学院怎样为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来培养司法人才的,我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

 

其实我们为上合组织培养司法人才,主要是基于我们这样一个基地。这个基地是落户在上海政法学院,但是它是一个国家平台,它是由在中央和上海两级领导之下来进行的。上合基地的整个运作是当时中央政法委定下来的“12字方针”,这就是“中央领导、上海负责、学校运作”。这12个字的体现就是:“中央领导”是通过理事会的领导方式,这个理事会的理事长单位是中央政法委,同时还包括有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然后包括教育部、商务部等等这些部门。在他们的领导下,理事会的秘书处是设在公安部的国际合作局,是体现我们怎么来通过这些部委的领导,为国家的战略服务。“上海负责”是

 

上海在人员配置、在经费的运作当中给我们提供支持和领导。“学校运作”,我们是叫“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来运作这样一个基地来发挥着作用。那么这个基地在目前来看,我们是通过这样几大功能:一个是培训,这是我们的主业。第二个是通过论坛,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基地的平台,召开了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反恐安全、禁毒、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等方面。还有通过我们的智库,研究中亚法律、文化、社会问题的这些学者都凝聚到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来进行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为国家、为政府提供很多的决策咨询意见。

 

记者:您对上海政法学院未来发展有什么样考虑和愿景

 

刘晓红:上政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一个近期的规划。从近期来说,我们是分两步走,我们在未来的五年,整个学校发展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政法特色鲜明的、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那么,如果打造政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话。我们第一步就是,在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体系,基本上要能够建立上政的影响力,也不断的加强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能够不断的提升在学科的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能够往这个目标上面发展。从师资来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国际高端的人才能够集聚在上政。另外,我们也希望上政能够更好的把上合基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国家的智库,一个培训司法、上合组织法律人才的高端的基地,这个是我们近期的想法。到2035年,就是50年以后,我们也有一个远景的规划。我们希望等到2035年的时候,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时时响起上政的声音、在国家事务当中能够频频的留下上政的印记、在国家的教育和法制建设当中能够处处彰显上政的贡献。所以,具体的来说我们希望广大的莘莘学子能够德法兼修、勤奋上进,能够真正的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法治建设的人才。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立德树人潜心学术、专心教学。同时,广大师生的幸福感满足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我们也希望到那个时候,上政这样一个花园学府能够显示出它更加美丽的色彩。

 

记者:刘校长,您一路走来在学习的道路上学习能力非常强大,那么您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如何走向成功?您的座右铭是什么?学子寄语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晓红:“要不断的进取”是我的座右铭,从学生开始,我的人生轨迹非常的简单,就是从留校做老师,再走到行政岗位。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你作为学生,你要有远大的志向,古话讲,“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你没有志向,奋斗的目标不明确,奋斗的动力就不足,所以我觉得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我也是按照这样一个目标不断地进步。

 

对于学子寄语我想说的是,目前中国是非常缺少涉外法律人才,在这次的中国法学会的大会上,王成会长专门提出了要加强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因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能够体现国际规则的话语权,我们还是缺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希望我们学生,尤其是法律学子,能够更好为国家的法制建设服务,同时也希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发出中国的声音。

责任编辑:田琦

观看采访视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