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脑瘫男孩3年后考上大学,19岁潘翌昕相信“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教育在线 2018-07-27 16:1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面对不久的大学生活,潘翌昕既很期待,又有点小“烦恼”。期待的是美丽的大学新校园,令他心生向往,但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也给他大学期间住校生活带来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好在暑期里,他坚持锻炼身体。他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2015年,本报曾经报道《16岁脑瘫男孩潘翌昕将走进中考考场 “我没有残疾,和正常孩子一样”》。当年上海中考考生中,上海田家炳中学初三学生、脑瘫男孩潘翌昕没有提出中考申请特殊考场,希望通过自己行动,鼓励更多有相似经历的人不要轻言放弃。3年后,19岁的潘翌昕以上海市2018年秋季高考总分488分,被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录取。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原本完全可以申请不参加高中60课时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但潘翌昕说,其实生活中经常受到来自他人与社会的帮助,志愿服务让自己尽点绵薄之力帮助别人,在付出中收获许多。

 

潘翌昕参加高中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不会将经历写进作文博同情

 

因为30周早产、剖腹时发生窒息,潘翌昕自出生起运动神经受损,行动发育缓慢。2岁半才会独坐,5岁前只能扶床站立……对此,潘翌昕笑言:“虽然‘前门’被关,但很庆幸给我留了个‘后门’——智力并未受到明显损伤。”在他记忆中,整个幼儿期几乎都在医院度过。从18个月开始,妈妈便从外企辞职,陪伴他接受康复治疗,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受包括头部、背部和四肢等全身针灸,也让他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未来只能依靠知识来改变。

 

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他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全班排名倒数,但他坚信勤能补拙。课外看辅导书,老师给予悉心指点,很快他就赶上了。小升初时,他如愿进入田家炳中学。中考前夕,学校曾建议适当给他“开绿灯”,比如:作业可以少完成一部分;老师还曾建议他,在作文中写入“我的未来不容易”等素材,让阅卷老师了解到原来这是个特殊的孩子;还有老师建议学校帮他申请中考特别考场,但他一一谢绝了学校和老师们的好意。“不想以此博取同情,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他们行,我也一定行。”潘翌昕说。

 

潘翌昕平时非常喜爱阅读。

 

同样完成高中60课时志愿服务

 

初二那年,因为膝盖损伤严重影响行走,潘翌昕不得不休学一年到外地康复治疗,也因此,等他返沪后学习上已完全不适应初三的节奏了。虽经努力,中考勉强进入高中学习。2015年,他进入田家炳高中,入学时成绩在班里是垫底的。

 

但他始终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作为第二届新高考考生,他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在静安区临汾社区活动中心社会实践中,他和同学们一起教学龄前的孩子用橡皮泥小木条制作各种小玩具,如“荡秋千的小玩偶”;“母亲节”前夕,他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康乃馨纸花,送给妈妈们……每次完成作品后,小朋友们纯真的笑脸、真挚的感谢,令他无比高兴;在静安区市北医院参与志愿服务时,潘翌昕的主要岗位是在门诊进口处便民服务点负责测量血压。他深知小小的血压测量仪是老人眼中的健康晴雨表,帮助老人们测量血压时,他尝试着和老人聊聊天,帮助他们缓解看到偏高数值时的焦虑……“作为志愿者,我虽然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但我相信,在与老人们的沟通与倾听中,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温暖的慰藉。”

 

面对新高考,他和同学们一样“走班”;为了能更好地分配时间、集中复习,“+3”学科选了地理、生物和历史;在高考临考冲刺期,他每天只睡5、6小时。春考中他没有找到合适专业,丝毫不灰心,理性作出决定:集中精力主攻秋考。

 

潘翌昕(中)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教育家于漪(右)老师合影。

 

坚持锻炼身体迎接大学新生活

 

写字一直是潘翌昕的“痛处”。因为手没力量,不仅写得慢,字体容易凌乱。为了写好作文,他常常花费比常人多几倍的精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虽然如此,高二时,他在第12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高二、高三还被学校推选去参加中学生古诗文比赛;高三时,在2017年静安区金点子青少年科技创新方案活动荣获区二等奖。除了这些获奖荣誉外,他参加了由团市委、区教育团工委组织的静安“最美中学生”评选,通过学校推荐到现场演讲面试对答,成为最后入围9个孩子中唯一男生。

 

19岁的潘翌昕被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录取。

 

潘翌昕一直希望高考前能去南京中山陵,虽然亲友都劝他,但高二结束的暑假他还是去了。只要心中有意念,万事都能成。花了比常人多两倍的时间,在父母协助下,他坚持拄拐顺利登顶。“我儿子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勇于拼搏的精神时时感动着父母。他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自信自强,也鼓励了身边很多同学一起进步。”妈妈说。

 

在南京中山陵,潘翌昕花了比常人多两倍的时间,在父母协助下,坚持拄拐顺利登顶。

 

一直就读于田家炳学校,潘翌昕对母校很感恩。“记得初中第一学期的政治课堂上,就学习了田家炳先生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潘翌昕说,受老先生的事迹鼓舞,他也用个人经历鼓励身边同学。面对不久的大学生活,他既很期待,又有点小“烦恼”。期待的是美丽的大学新校园,令他心生向往,但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也给他大学期间住校生活带来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好在暑期里,潘翌昕坚持锻炼身体,在家骑健身自行车,每天拄拐杖步行500—600米。他还打算买对哑铃,在家坚持练习手臂力量。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说明:潘翌昕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本文图片:受访者 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