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暑期专项社会实践之山西实践团队纪实

时间:2021-08-09浏览:1754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学思践悟、勇担使命,7月26日—7月31日,法律学院2019级民商法专业8名学生,在辅导员董敏维的带领下,组成上海政法学院“重走山西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该项目作为校团委“理想照耀中国”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子项目,通过走访山西红色遗址、伟人故居和脱贫攻坚地,重走革命旧址,了解当地现状,用镜头记录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项目以视频解说的方式,将党在山西留下的足迹重新整合回放,以此来感悟党的指引力量,讴歌英雄的共产党人,致敬革命老区人民的奋斗与发展,赓续并弘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

瞻仰伟人旧居,积聚前行力量。跟随伟人脚步,团队成员前往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毛泽东路居馆、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耳闻目见中,法律学子重温党史,立志踏着先烈们的足迹,在新的征途上凝心聚力,共创辉煌。

1948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西柏坡,路经岢岚,在此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为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岢岚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毛主席路居馆”。馆内包含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岢岚博物馆等多个展厅,其中陈列着主席当年使用的座椅和床榻,记载着忻州土地孕育的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

“功勋垂青史,楷模昭后人”,徐向前元帅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与发展、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国防的巩固建立了卓越功勋。为见证伟人足迹,学习伟人精神,团队成员来到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重温徐帅的戎马一生,感悟老一辈革命家清廉简朴、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徐帅用爱党、爱军、爱兵的实际行动成就了“布衣元帅”的大爱人生。

探寻脱贫故事,砥砺强国之志。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团队成员把握时代际遇,来到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典型贫困村——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宋家沟村考察调研,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乡亲们的共同心愿。四年来,宋家沟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脱贫攻坚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总书记祝愿的“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光伏产业园区、农业观光采摘园、易地扶贫搬迁区、文旅产业发展区,并有幸采访到当地扶贫干部和脱贫示范户,更深入地了解了宋家沟的脱贫历程。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为了追随革命先烈的脚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团队成员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太和岭口会谈遗址(周恩来与阎锡山抗日谈判地)和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关大捷遗址及纪念馆。

回忆血汗交融的峥嵘岁月、迷茫与光明交葛的抗战史仿佛在眼前上映。纵观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1937年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师长刘伯承的领导、团长陈锡联的带领下,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特长,树立敢打敢拼思想,以劣势装备打败优良装备的敌人,展现出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及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在蜿蜒山路和陡峭山峰间,雁门关伏击战的烽火依旧能给人以震撼,1937年八路军120师716团在师长贺龙的领导、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的指挥下,无数革命先烈义无反顾,按照“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把雁门关变成鬼子的鬼门关,爱国之心,赤诚热烈。

雁门关下,太和岭口,为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37年9月周恩来等人三上太和岭口与阎锡山共同商讨八路军入晋后的相关事宜,此次谈判成果显著,山西从此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有力支持华北以至全国的持久战。在太和岭口的破旧土窑遗址,让团队成员走进了不同党派同心挽救中国的壮志豪情。站在平型关大捷遗址上,炮火声厮杀声穿越时空灌入耳中,让人回忆起“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的扬眉吐气。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团队成员法律学院法律19021刘校瑞说,在短短6天重走革命老区的历程中,我们前往伟人旧居,了解党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在抗战遗址旁缅怀抗日先烈的英勇不屈;在脱贫攻坚地,更是体会到了宋家沟千年古村的巨大蝶变。区别于书报和电子屏幕的生硬,在现实中感受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的引领力量,更为震撼,印象也更深刻。法律19021高胜寒感悟到,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走出象牙塔,走进最真实的基层工作建设中,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实内涵,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对我们来说学习和实践始终在路上。6天的社会实践,跨越了山西省近半的土地,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烙印在了心间。

信仰点燃青春,理想照耀中国!在建党百年之际,团队8名成员在太行和吕梁山革命老区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总路程达1200余公里,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法律学子学党史、悟思想之路,一起追寻党的足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史鉴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团队之后也会将实践所见、所闻、所感制作成微视频并进行宣讲,传递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温思怡、刘校瑞撰稿 温思怡、陈博雅摄影)

法律学院

2021年8月8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