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上海政法学院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继承发扬‘枫桥经验’,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与发展专家研讨会”在文山州举行。文山州副州长李新和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出席并致辞。我校发规处处长石其宝、教务处处长袁胜育,文山州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各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代表参加。法律学院(调解学院)院长、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侯怀霞,调解基地副主任张进德、副主任张西恒、秘书孙哲作主题发言。文山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嘉俊主持会议。
李新指出,全州上下各级各部门坚持落实“枫桥经验”本地化,着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邀请上海政法学院的各位专家到文山共同召开研讨会,就是为了把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文山实地经验相融合,推动文山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和实现文山跨越发展保驾护航。希望各位专家多为文山州调解工作建设建议献策,推动文山人民调解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促进文山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上海政法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各部门利用与上海政法学院交流合作的这个平台,有更多作为、更多收获。
刘晓红指出,上海政法学院是全国首家开设法学人民调解本科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初步形成了品牌。今年3月,司法部批准在学校设立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并指导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调解学院。今天的研讨会,是司法部调解理论与人才培训基地成立以来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贯彻了司法部的要求,体现了调解基地的宗旨,积极探索教学研究部门与实务部门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拓展联合培养调解人才的新渠道,努力打造中国调解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的高地。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实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2018年9月,在文山州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今天的研讨会,也是落实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项目,结出更多的合作成果。
侯怀霞、张进德、张西恒、孙哲分别作主题发言。侯怀霞以“‘枫桥经验’与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为题,阐述了“枫桥经验”的概念、本质及特征,“枫桥经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展望,分析了“枫桥经验”与人民调解的异同,并就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张进德以“人民调解的时代需求与机制转型”为题,通过图表引入和数据解读,提出了人民调解的基本功能、立法特征、调解模式、职业主体、经费保障模式五大转型。张西恒以“人民调解的专业化”为题,提出人民调解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面向社会需求,发现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便于公众知悉和把握。孙哲以“人民调解在多元化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完善”为题,从政府明确人民调解基础性地位、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推进人民调解专业化发展、健全人民调解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文山期间,我校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全国模范司法所——文山州麻栗坡县天宝镇司法所,了解了该所在边境地区的调解工作特色,以及在维护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学校办公室
2019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