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召开

发布者:冯晓岗发布时间:2018-11-26浏览次数:10


1122日下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在上合培训基地207会议室举行。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市教育评估院原院长王奇,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新苗,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甘肃政法学院副校长魏克强,上海理工大学原副校长田蔚风,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长王月明,上海电机学院党政办主任董雪静,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金祥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盛雷鸣等9位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上海市教委高教处、规划处、督导室、财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的相关领导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我校党委书记夏小和,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党委副书记吴强,副校长关保英,副校长胡继灵出席会议。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教学秘书、专家联络员等130参加会议。王奇主持会议。

  

王奇对为期4天的审核评估考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1119日以来,专家组成员按照全面考察,独立判断的工作方式,深度访谈了学校5位校领导13人次,访谈了全部21个职能部门51人次,走访了全部14个教学单位(二级学院、部)22次,集体考察了上合培训基地、非线性编辑实训室、电视演播中心、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心、数字化模拟法庭、刑事痕迹提取与比对实验室、危机干预心理学技术实训中心,个别考察了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公寓、学生宿舍与学生餐厅等单位和部门36人次,随机走访校外实习基地2个,走访就业单位3个,召开教师座谈会3场,召开在校学生座谈会2场,在多种场合随机与部分教师与学生交流。听课34节,看课39节,调阅39门课程的试卷共计3325份,调阅21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共计1039份,覆盖了有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全部12个学院,调阅其他材料75份,考察教师答疑辅导2次。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形成了集体意见。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从7个方面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一是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奠定了学校在上海高校的地位和影响,得到了社会、行业、系统、家长、校友的广泛认同。二是学校依托与政法系统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行业资源,坚持错位竞争的发展策略,秉承“刻苦、求实、开拓、创新”的校训精神,培养面向基层岗位,从事法律、经济管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职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特色以及学校的发展定位,已经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三是学校领导班子事业心强,协同务实、锐意进取,管理思路清晰,重视制度建设,政策的制定和设计既着眼于长远与全局,又关注近期与局部。学校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富有创新精神,务实高效,成为探索、实施改革与推动学校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四是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建立了以法学为主干,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国家级平台建设、硕士点建设、博士点筹建、上合培训基地争取和落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和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建设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学校以2010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努力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调整发展目标定位,优化本科教学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管齐下、全面育人,加强学风建设。近10年来,教学成果硕果累累。近年来,依托上合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化育人新模式。六是学校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六位一体”的格局,对学生进行指导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提高。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浓郁气氛处处可见,体现在学生的教育、关怀、疏导、评价、服务、奖惩等方方面面,使学生身处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中,并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结合。七是学校积极营造开放型、创新型、服务型大学文化氛围,“花园式学府”基本建成。书香校园、沁人心肺。二级学院文化建设,色彩纷呈,教学、科研、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优良,广大师生员工身处美丽祥和的校园环境之中,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专家组给出两方面建议:一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本科人才培养进一步做更加深入的思考,进一步研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应具有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专业特征、内涵情感等方面的基本特质,明确细化各专业设置,着力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师资要求以及教学评价标准。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互补结合的协同机制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科学组合的具体要求,精准发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建议学校顺应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谋划、锐意进取,充分利用上合培训基地落户学校的历史机遇,实现学校在国家战略、城市贡献、行业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和教学管理中的国际视野、国际坐标、国际前沿、国际传播的伟大抱负。

依据教育部审核评估反馈会突出问题导向的要求,专家组成员逐一进行了个人意见反馈,就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教学管理日常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管理等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剖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刘晓红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她指出,进校考察以来,审核评估专家组快节奏、高强度地开展工作,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学校的自选特色内容等7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全面了解了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的现状,全面查找了我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体检,为我校把脉会诊,提出了非常中肯、非常到位的指导意见。这不仅对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价值。她强调,通过本次审核评估,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一是深刻认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把专家指出的问题作为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着力点,作为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作为我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改革攻坚、抓质量提升。二是认真抓好整改,大力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对照专家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原因、找准方向,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间节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方案。三是以评估整改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抓住培养质量这根生命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桑标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他指出,多年来,我校坚持走错位竞争,培育特色的发展道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上海城市治理法治保障的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依托上合培训基地这一资源优势,探索国际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创建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专家的意见全面、准确、深刻,值得学校深刻体会与思考。刘校长的表态坦诚、中肯,反映了学校敢于直面问题的气度和胸怀,也体现了学校向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的思考和勇气。他表示,本次反馈会既是现场考察评估专家组综合意见的全面反馈,也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深入交流和研讨,希望学校能够把握好这一机会,思考如何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平台上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希望学校全体师生能够上下一心,紧紧围绕审核评估“五个度”的要求,直面问题与挑战,以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攻坚克难,把人才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上海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强调,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大量具有法学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本次审核评估对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乃至对学校整体发展与综合的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面对上海要率先在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学校办学要在以下3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依托“一流本科引领计划”,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三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促进现代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本次反馈会后,专家组将在进一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给学校。学校将对照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冯晓岗撰稿  晏晓东摄影) 

“迎评促建”工作小组办公室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