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邻国高调宣布,试射了新开发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导弹试射。
这对于2013年就开始研制、只比邻国提早两天宣布成功测试一种时速超过5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武器的美国来说,成功突然就不香了。
果然,从军方到舆论乃至各类自媒体军迷纷纷旁征博引,指出邻国试射的不靠谱性。
姑且不论国家之间的嘴仗,小深这次要带大家一窥“高超音速武器”这个让全球大国趋之若鹜的重器到底是个啥玩意?
什么是高超音速武器?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能花钱的军队,美军一直追求技术优势,力图在武器装备领域压制潜在战略竞争对手。而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新概念武器领域,美国却一直落后于中俄,那就是高超音速武器。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雄辩地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是变革。”这种变革的后果就是强者对弱者的降维打击——就如同海湾战争中的美军把伊拉克军队按在地上摩擦一样。
因此,新概念武器在美军的研制计划中层出不穷。所谓新概念武器,是指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一类高科技武器,但这种武器将对未来的战争产生革命性影响。而高超音速武器就是具有这种特质的武器。一般来说,高超音速武器有两个技术指标:一是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二是可以实施机动变轨。就目前而言,美军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并不明显。
高超音速武器牛在哪?
高超音速武器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它基本在大气高层飞行,飞行高度仅有30-80千米,末段高度可能只有20多千米,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早期预警雷达的探测能力。以美“铺路爪”为代表的早期预警雷达对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高达数千千米,但对数十千米高度飞行的高超武器的探测距离只有数百千米。因此,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这类飞行器的防御效果就不得不大打折扣了。
二是由于它在大气层内受控飞行,可以通过改变攻角进而改变升阻比,通过控制倾侧角进行横向机动,相比传统弹道导弹呆板的弹道,具备不错的机动能力。加上高超音速的速度,导致对其拦截的难度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能力。或者说,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显著提高了突防能力。
最后,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还可结合传统弹道导弹使用,在弹道末段再入后进行远距离滑翔,这样的结合虽然提高了飞行中段被拦截的危险,但大幅度提高了导弹的实际射程。尽管高超音速武器当前发展还面临诸多技术难点,但是一旦取得突破就会给战争形态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把战争带入到“读秒”时代,因此长期以来该技术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高度关注。
以高超音速武器反航母作战为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末段高速撞击目标,战斗部动能大,可提前攻击深埋地下或航母装甲类硬防御目标的毁伤概率;可全程机动飞行,大大提高导弹的机动范围,可对目标实行全方位攻击;飞行时间短,导航误差小;导弹全程制导,终点散布小,能实现比弹道导弹高得多的精度,可有效攻击点目标。
一句话,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将有可能使航母的防空体系失效。即使在有预警机参与防空时,面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攻击,航母防空系统基本上来不及反应。
颠覆“游戏规则”
作为游戏规则的“颠覆者”,美军在实验成功该型武器之后,将有可能迅速进入下一步的试验阶段,并最终研发成功、大量列装,这种前景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首先体现在美军的海战模式上。和迅速发展期的航母一样,高超音速武器威胁了现行海战体系中主战平台的生存,挤占了主战装备的任务空间。航母中的舰载防空导弹与反舰弹道导弹或许还尚可一战,但对采用助推-滑翔弹道的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编队反制手段极为缺乏。航空兵是目前各军事强国执行首轮“踹门”式打击的重要力量,在执行突击任务时,航空兵需要进行防空压制、牵制佯动等一系列动作,调用大量的战场资源。隐身飞机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效果很快又被反隐身技术抵消。相比之下,高超音速武器在打击距离、突防概率、打击速度、代价周期等方面都优于航空兵,极有可能接替航空兵成为体系破击的主要力量。恰如隐身飞机出现后,非隐身飞机被降格为持续突击与补充突击力量。在高超音速武器的挤压下,航空兵未来的整体地位也将趋于平庸,以任务多样性与持久能力,而非打击效能见长。此外,包括作战云、区块链、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群与电磁发射技术也将对未来海战样式产生重大影响。美军完全有可能将其与“分布式杀伤概念”结合起来,对我国海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其次是改变美国在该型武器落后于中俄的格局。近20年来,世界主要航空航天国家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为各国抢占空天战略优势的武器。然而,与中俄相比,美国是落后了——在高音速武器的研发领域屡屡受挫。2003年美国军方想研制一种能在一小时内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的飞行器,于是诞生了猎鹰HTV2项目。但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1日的两次试飞均已失败告终。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的“东风-17”弹道导弹和“锆石”反舰导弹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4月6日,美国空军宣布,ARRW高超音速导弹测试失败。早在3月,美国政府问责署便称,由于关键技术不发达,高超音速武器项目遇到许多障碍。俄罗斯《祖国军火库》杂志主编阿列克谢列昂科夫8日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美国在制造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问题与缺乏获取钛合金的技术、缺乏控制技术有关。而此次试验成功有可能是一系列成功的开端,使得美国取得最终的成功,并扭转落后的颓势。
最后是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拜登上台之后的美国变得更加危险,虽然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但是针对中俄的军事准备却在加强,国际安全形势因此变得更加严峻。而美国此次试射高超音速武器的成功,不仅刺激美国的盟国,比如日本采取更加积极的军备活动,甚至在未来也会谋求获得类似武器,而且会逼迫美国的对手,比如伊朗之类的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甚至包括获得类似的装备系统,以此来对抗美国。
由此可见,美国对解锁并独霸高超音速武器这个新“技能”期待有多高。因此仅仅高兴了两天就发现被“截胡”,五角大楼内心的郁闷自然是可想而知。
(作者杨震为上海市“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来源: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深水炸弹 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