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01期
信息来源: 中国知网 发布日期: 2021-01-27 浏览次数: 11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清偿:总结、比较与展望
王轶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民商法
分类号:
D923.9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民商法
分类号:
D923.9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民商法
分类号:
D923.9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法理、法史; 民商法
分类号:
D913.9;D908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刑法
分类号:
D924.3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跟踪研究”(项目号20BFX080); 智能司法研究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之智慧司法学科建设项目“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理论建构”(项目号ZNST2020K04); 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2020年度互联网法治重点研究课题“数字经济司法实践若干疑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信息科技
专题: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自动化技术
分类号:
TP18;D926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工程科技Ⅰ辑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分类号:
D922.68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宪法
分类号:
D921.9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分类号:
D915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民商法
分类号:
D923
- 摘要:现有模式下的场外配资具有账户借用、高杠杆等违法性,应受证监会的严监管。在此背景下,九民纪要直接捆绑行政许可与合同效力,将场外配资合同统一认定为无效。但此裁判路径存有不妥,应通过社会公共利益判定合同效力。从场外配资合同的法律构成来看,其应为民间借贷合同,账户借用等合同要素不影响合同属性和整体效力。场外配资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具有正当性。而且账户借用、高杠杆等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制度优化、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限制,为避免合同无效带来的当事人间的利益失衡和履行合同带来的负面影响,宜借鉴合同效力三分法,将场外配资合同定性为有效但未生效之合同。准此,场外配资合同仅有私力实现力、处分力和保持力,而无请求力和执行力。基金资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场外配资合同效力认定的反思与重构”(项目号2020106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007080011)资助;
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经济法
分类号:
D922.287
摘要:量刑建议精准化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司法现状来看,虽然量刑建议精准化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认可,但幅度型量刑建议在司法实践中仍较为普遍;从被告人来看,量刑建议精准化符合其趋利避害的心理,能够保障其刑罚预期,有效降低上诉率;从检察院来看,量刑建议精准化能够巩固量刑协商成果,提高检察公信力。当前,量刑建议精准化面临着公诉权与审判权的边界冲突、控辩审三方之间量刑协商和沟通不充分、缺乏相应的实体支撑、检察院对量刑活动把握不准确等理论和实践困境。对此,检察院要摒弃量刑建议权越界审判权的错误观念,树立量刑建议精准化的意识,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强化量刑建议说理。同时,检察院既要与被告方、被害方进行充分的量刑协商,又要与法院进行量刑沟通。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相对应,刑法要明确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精准的量刑指导意见,为量刑建议精准化提供规范依据和指引。检察院在推进量刑建议精准化的过程中,要转变重定罪、轻量刑的司法理念,严格遵循全面评价和禁止重复评价等量刑原理,树立责任刑为上限,预防刑不能突破责任刑的现代量刑理念,在运用传统量刑方法的基... 更多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分类号:
D925.2
摘要:15世纪末的习惯法编纂运动是法国从中世纪走入近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最终形式与出于确知核准在学理与实践中的发展关系紧密。出于确知核准最初由教皇政府采用,13世纪见于世俗领主函令,并于14世纪成为法国国王法令文书中时常采用的固定表述。虽然有部分法学家将这个表述形式化,使之与以完满权力等表述等同,但实践当中它的程序内涵大体得到沿袭和遵守,即以调查确立所核准对象的真实性,同时在核准函令中说明被核准对象的内容。市镇习惯法率先被纳入国王确知。而配合习惯法理论的发展及法兰西王国认知和掌控习惯法的需要,出于确知核准与地方三级会议结合,形成了法国独特的习惯法编纂路径。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法理、法史
分类号:
D904.2
摘要: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是指先行行为因为诉讼障碍无法起诉或者当事人没有起诉,转而在法定先后关系的后续行为的撤销诉讼中,因先行行为违法而撤销后续行为。《行政诉讼法》有受案范围、起诉期限的规定,法院需要处理违法性继承的问题。公报案例沈希贤案无疑指向先行行为在受案范围之外的违法性继承。与之相对,指导案例88号提示了另一种情形,先行行为是可诉的行政决定且超过起诉期限。裁判要旨揭示了,公定力与形式确定力只与先行行为的效力相关,且并不构成违法性继承的障碍。违法性继承就成为法的安定性与个人权利救济的权衡。当先行行为违法打破了法律预先设定的稳定秩序,而个人权利救济随之凸显,先行—后续行为仅有程序上的关联,仍可能适用违法性继承。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分类号:
D925.3
摘要: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表征了不同的司法哲学,以及对司法功能形态的不同认识。对美国法中的经典判例进行技术分析,同时明晰司法克制的裁判风格和基本进路,并概括出基于司法克制立场的裁判基准点,能够为案件裁判凝练法律方法。中国司法是司法的下位概念,尽管具有鲜明的积极司法特点,但核心语义应仍是对案件争议的裁决而非案件解决。立足方法论的视角,司法克制理论中蕴含的技术元素足以跨越法系,既可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原理或者司法哲学提供借鉴,又能够彰显司法规律,助力提高司法判决的说服力和可接受性。专辑:
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
法理、法史;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分类号:
D971.2;DD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