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与排行

如何破解独居老人的养老困境 ——“报纸投递员救下88岁独居老人事件”引发的社会治理思考

信息来源: 中国法学创新网 发布日期: 2022-06-01 浏览次数: 10

解决独居老年人养老问题,国家层面,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层面,建议通过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家庭层面,除出台相关政策外,还要注重引导亲属在老年人养老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据《哈尔滨日报》等媒体报道,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报纸投递员张女士救下88岁独居老人徐大爷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张女士的好人事迹无疑给社会增添了正能量,然而由此事件折射出的中国养老困境更值得关注。

  中国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快速增加。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约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在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老年人经济、物质、情感和日常照料的需求都能从家庭获得满足。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转变逐步完成,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明显。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所带来的子女流动虽然总体上提升了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但也使得不同代际家庭成员同社区或同村居住、相守的格局被打破,与配偶居住或独居的老年人数量和比重快速增加。《“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口增至1.18亿人左右。

  与此次事件中,和88岁高龄的徐大爷一样,许多老年人在老伴去世后会选择独居。一方面,独立的生活空间可避免由于代际冲突造成的家庭矛盾,维护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的控制权;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失去了来自配偶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如何有效解决空巢和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中国应对养老挑战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重点从国家、社区、家庭等层面构建养老支持体系。

  国家层面: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国家层面,除通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外,还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其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并引导各养老服务主体合理分工。在中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各主体的功能定位仍然不清。例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大多并非处于失能状态,处于失能状态的老人因不能入住养老机构而得不到专业的机构照护。因此,应通过政策引导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服务主体合理分工,实现其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即轻、中度失能老人可以接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而重度失能老人能够得到专业的机构照护,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此事件中,徐大爷已88岁高龄且患有癫痫等多种病症,在考虑老人意愿的基础上,专业的机构照护服务可以成为其养老方式的选择。

  其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照护筹资体系的建立相辅相成,在我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建立适合中国的长期照护筹资制度,提高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从媒体报道来看,徐大爷生活较为拮据,长期照护筹资制度的建立可以为其购买养老服务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社区层面:

  独居老人应给予特殊照顾

  在社区层面,当前,我国还存在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且质量不高、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这使得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此次事件中,徐大爷遇到的问题暴露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

  为了满足老年人在家中或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的愿望,建议通过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社区或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社区养老服务。对于空巢老人尤其是身体较差的独居老人,应给予特殊的照顾,与老年人的家人建立联系,并定期派医务人员或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及时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家庭层面:

  积极发挥政策和亲属的作用

  在家庭层面,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等家庭成员一直是老年人养老支持的主要来源。然而,对于以88岁的徐大爷为代表的高龄老人来说,其子女大多已处于或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低龄老人,他们很可能还承担着照料孙辈子女的任务,这使得低龄老人顾及不上高龄父母的照料之责。与此同时,延迟退休政策如果在未来实施,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子女也将面临家庭、工作冲突。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缓解这一问题:一是通过家庭政策支持家庭照料者,减轻照料者负担,增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在此方面,英国、美国等国探索的照料津贴、照料假期、喘息式照料服务等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值得借鉴。二是注重引导亲属在老年人养老中发挥更多的作用。除老年人的配偶与子女之外,孙辈子女等直系亲属以及兄弟姐妹等旁系亲属与老年人的日常沟通与紧密联系,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等,也可以及时掌握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状况。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增强向民众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气的同时,引导亲属向老人提供更多的养老支持。

  (作者为法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失能老年人家庭非正式照料及政策支持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