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求是学刊》2023年第1期目录&摘要

信息来源: 求是学刊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3-02-19 浏览次数: 10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周叶中  闫纪钢 

论依规治党的政治优势


王雨辰  周 宜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卓成霞 

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历史耦合与实践进路

□ 本期特稿

林精华 

混乱的“西方”概念:历史处境和观念史之考察

□ 海外学者专论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文 

陶兴然/译   

数字资本主义中的工人阶级斗争

□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淑梅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生产前提批判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的探讨


隽鸿飞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前提

□ 经济理论与现实

洪银兴 姜集闯 

伯南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及其启示


袁 礼 欧阳峣 

比较优势演变中的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分析

□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 备 黄卫东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


张平淡 张惠琳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新供给

□ 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

孟 融 

新时代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维度与未来面向


宋保振 

“数字人权”视野下的公民信息公平权益保障

□ 理论法学新动向

吴冬兴   陈金钊    

论作为法治话语的“法律渊源”

□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邵明珍 

论王维《与魏居士书》

——兼论王维作品被“误读”

之深层原因


邢小萱 张宏生 

清代闺秀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合理化辩说

□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晋海学 马佳辰 

憧憬的意义:论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



本期论文速读

求 是 学 刊

论依规治党的政治优势

周叶中,闫纪钢

摘要

依规治党的政治优势,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依规治党不断厚植人民对党支持和拥护的政治根基。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依规治党确保党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过程中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依规治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是因为它具有鲜明政治性、高度可行性与强大有效性三大特点。为更好推动依规治党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把增强依规治党主体的运用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把提高党的政治优势制度化水平作为基础工程,把优化治理效能转化的体制机制作为强大保障。

关键词

依规治党;政治优势;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


求 是 学 刊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发展

与美丽中国建设

王雨辰,周宜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别从尊重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和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对工业文明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反思、对发展问题的反思和中国式现代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五个维度,强调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了系统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和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中国


求 是 学 刊

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历史耦合与实践进路

卓成霞

摘要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图景呈现与价值表达。从历史具象、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向坐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者既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又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耦合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历史耦合;实践进路


求 是 学 刊

混乱的“西方”概念:历史处境和观念史之考察

林精华

摘要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冷战所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乌克兰战争,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国的统一“西方”。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不存在“西方”,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肇始于针对苏联在二战后在东欧和第三世界扩张,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约,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西欧成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东方”瓦解,“西方”获得合法性,在美国主导下持续存在并扩大、充实、丰富为等同于“民主”“自由”“人权”区域和价值观,而2003年之前俄联邦与北约和欧盟正常合作。拜登政府利用这场乌克兰战争重振了“西方”,也证实了“西方”仍然是俄罗斯的敌人。可见,今天即便有“西方”,或是俄国的地缘政治概念,或是美国主导建构的理念,而非普适性概念。

关键词

“西方”;欧洲分裂;美国;俄国-苏联-俄联邦


求 是 学 刊

数字资本主义中的工人阶级斗争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文

陶兴然/译

摘要

自然辩证法不能直接应用于社会——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会自行崩溃,社会主义会自行出现。在阶级社会中,只有通过工会组织罢工,工人阶级才能创造新的历史。在数字资本主义中,我们需要为工会和阶级斗争增加新的“数字”维度——首先,阶级斗争和罢工应当利用数字平台作为组织手段;其次,罢工应当发生在网络上,并扰乱数字平台的价值生产,从而用数字力量威胁数字资本。劳动时间问题仍是工人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在21世纪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争取更少的劳动时间是数字工人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平台合作社、数字公地等方式是超越数字资本主义、迈向数字社会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动时间;数字社会主义


求 是 学 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生产前提批判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的探讨

李淑梅

摘要

马克思透过工资、利润和地租等分配关系,探究了资本、地产和劳动分离的资本主义生产前提,说明这种分离是对工人根本利益的侵害,体现着有财产和无财产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现代劳动以抽象的物神——资本的增长为目的,资本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实现积累,而工人只能得到维持生存的工资。有的小资本家在竞争中破产,沦为靠劳动谋生的无产者,从而扩大着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封建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的斗争、大地产和小地产之间的竞争等,使封建地产向工业、资本的地产转变,地租也随之变化。地产分割和垄断都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这两种发展方式都会走向灭亡。在未来社会,通过人与人的联合,土地等劳动材料将成为真正的个人财产。马克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由政治经济学家们对各阶级收入形式的描述转向对生产前提的探究;通过追溯资本、地产与劳动分离的历史,揭示了私有财产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历史规律;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视劳动、蔑视劳动者的观点;提出了自由劳动和自由享受的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特质。

关键词

生产;资本、地产与劳动分离;分配;工资;利润


求 是 学 刊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前提

隽鸿飞

摘要

对理论研究前提的自觉,直接影响着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需要以坚实的马克思思想研究为基础,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现实社会历史逻辑结合起来,并将其置于思想史的总体视域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定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及其研究者开展真正的对话与交流,从而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吸收和借鉴的重要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思想史;社会史;理论前提


求 是 学 刊

伯南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及其启示

洪银兴,姜集闯

摘要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伯南克凭借着对大萧条的全面深入研究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理论体系,领导美联储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复苏经济。本文从伯南克有关大萧条的研究成果入手,系统梳理他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监管理念,并吸收其科学成分应用到解释中国经济问题层面上来,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和调控体系,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升监管效力和效率,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伯南克;大萧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系统监管


求 是 学 刊

大国比较优势演变中的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分析

袁礼,欧阳峣

摘要

为考察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影响及贡献率,本文构建统一的数理框架,结合WIOD-SEA的中国产业数据,将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分解为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结果发现:中国资本存量积累和技能劳动供给增速较快,而非技能劳动供给相对稳定,这种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形成的动态比较优势,同时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所形成的要素需求所吸收。但不同类型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分解效应呈异质性特征,资本、技能劳动相对于非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主要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吸收,产业结构变迁向资本、技能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倾斜;而资本相对于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则被产业内技术效应主导,被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吸收。

关键词

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产业结构


求 是 学 刊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

刘备,黄卫东

摘要

前沿研究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却普遍忽视其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作用条件。研究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在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与绿色技术进步明显。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从作用条件来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求 是 学 刊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中国式新供给

张惠琳,张平淡

摘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是消费,本质是供给。新发展阶段,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统筹兼顾消费的层次性和包容性、本地性和全球性、独特性和大同性,立足新经济形态和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侧的需求特征去寻早其目标所向,从服务供给、要素集聚、文化浸润三个方面着手夯实高质量供给的能力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新时代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供给;数字经济


求 是 学 刊

新时代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维度与未来面向

孟融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对新兴权利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且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为深耕法理、拥抱科技、聚焦司法和关怀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容。新兴权利的基础理论研究日益深化,其基本范畴和理论根基更为成熟;科技进步拓展了新兴权利的研究主题,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权利、信息与数据权利、基因权利的研究日渐丰富;司法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新兴权利的研究立场经历着从立法到司法的转向;民生与社会权利始终是新兴权利研究不变的主题,社会权的性质和内容更为清晰,社会弱者权利得到了更多关注。以此为基础,今后的新兴权利研究应继续突出时代主题、深化理论研究、注意研究方法、侧重交叉学科,以期实现研究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新兴权利;法理;人工智能;信息与数据权;民生与社会权


求 是 学 刊

“数字人权”视野下的公民信息公平权益保障

宋保振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不同公民之间面临的信息公平失衡不仅源于主体的技术获取和运用能力不足,而且和社会信息分化、算法参差赋权以及信息监管缺位直接相关,需要我们在技术性保障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制度性法律保障。在此法律保障中,“数字人权”可构成重要的理论基础依据。“数字人权”以数字人格与利益为依托,反映“数字弱势群体”对信息公平的诉求,并针对当下法律保障之不足,提供可操作的问题化解逻辑。具体实施中,“数字人权”一方面确立了公民信息公平权益保障的“设权保护模式”;另一方面借助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现实权利样态,建构和完善保障该权益实现的权利体系。

关键词

“数字人权”;数字弱势群体;分配正义;信息公平


求 是 学 刊

论作为法治话语的“法律渊源”

吴冬兴,陈金钊

摘要

法治话语是以塑造法治认同为目标的法学表达。将“法律渊源”这一法学术语作为法治话语,一方面是建构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化解司法裁判必须援引法外规范这一可能诱发法治话语危机的现实诉求。“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丰富的法理意涵,其既预设了语用视角的内部性,又预示了裁判规范来源的开放性,还预决了“所指”的制度事实属性。“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多维功能,其不仅能为法律获取经验提供理论构造,为“据法裁判”观念提供证立依据,还能塑造法治运行的现实结构。

关键词

法律渊源;据法裁判;法治话语;话语体系;制度事实


求 是 学 刊

论王维《与魏居士书》

——兼论王维作品被“误读”之深层原因

邵明珍

摘要

《与魏居士书》确实反映了王维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但王维写作此信不是旨在为自己辩护,而是试图说服魏居士出仕以报效朝庭。魏征后人的贫困是王维十分关切的问题。晚年的王维孤苦伶仃,为朝廷尽忠是其余生唯一的追求。批评王维的诸多学者希望王维退出“浑浊的官场”,但当时包括高适、岑参和杜甫等大批诗人都在想方设法投身其中。“以隐为仕”是初盛唐文人普遍的风气,不能用“亦官亦隐”“独称”王维。王维受释道思想影响很深,但儒家“不废大伦”、积极入世才是其思想的主导面。历来对王维的《酬张少府》《竹里馆》等作品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王维集中“辋川之什”以及系于“天宝下”的不少作品反映了王维对朝政之关切与忧虑。

关键词

王维;《与魏居士书》 ;“误读”


求 是 学 刊

清代闺秀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合理化辩说

邢小萱,张宏生

摘要

有清一代,由于闺秀文学的规模化与商业化,针对闺秀创作及出版的指摘声势渐隆。在此局面下,闺秀文学的声援者开始自觉地利用诗文集序跋一类实用性文本来实现对闺秀创作及出版的合理化辩说。在数种最常见的合理化辩说路径之中,既有史实的征引、经典的重阐,还有根植于现实的对女作家写作动机、影响期待的辩白,亦或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对闺阁诗风提出新的解读,甚至诉诸神异化书写,可谓于经典、现实与神话诸多语境之中为闺秀创作及出版寻求合理空间。这一系列的合理化辩说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贯穿于闺秀创作与出版各个环节中的诸多非议,为推动闺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关键词

闺秀文学;女性创作;女性出版;合理化

求 是 学 刊

憧憬的意义:论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

晋海学,马佳辰

摘要

清末小说家们基于救国的热诚与迫切,不同程度地将科技引入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小说中“惟物质之为功”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解救现实危机为目的,这一叙事的主题分别体现在强国梦与文明梦两个层面之上。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确信的姿态,通过国家愿景的可企及与可实现,展现了小说家们现代理性精神的萌发。然而,科技乌托邦叙事的“唯科学主义”忽略科技之外的思想资源,使小说家们的理想认知难免有偏颇之处。

关键词

清末小说;科技乌托邦;国家愿景;理性追求;理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