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暨南学报》2023年第03期目录及摘要发布

信息来源: 暨南学报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3-03-31 浏览次数: 10

文学研究

“女扮男装”与粤剧“女文武生”任剑辉的性别表演话语

张 园

音乐之喻与中国古典诗学批评

宋长建


历史研究

孙中山早期现代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陈才俊


司法信任研究

从系统论视角看司法公信力建设

崔永东

论法律信任建构的反向逻辑:

不信任的制度化及其功能

伍德志


诉讼法研究

禁止诉讼时效协议之检讨及规则构建 

——兼论诉讼时效领域中意思自治的边界

杨 巍

刑事诉讼中的“有权获得法律帮助”

王迎龙


数字经济专题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理研究

陈 林,张玺文

数字经济时代下平台经济的全球治理 

——基于大国博弈视角

裴 丹,陈伟光

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异质性研究

张 琳




第03期摘要


文学研究


“女扮男装”与粤剧“女文武生” 

任剑辉的性别表演话语


作   者:张园,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粤剧艺术家任剑辉以其“女文武生”的戏台形象,成为中国戏曲跨性别表演的经典之一。同时,她作为20世纪粤剧传媒语境中戏影双栖的明星,具有独特的性别话语 内涵和传播意义。本文试图以社会性别研究及表演学理论,阐释任剑辉“女扮男装”的脚色表演:如何运用身体的二重性完成对“女文武生”的性别想象与虚构,并实现一种融合了女性受众期待和戏曲假定性的“新男性气质”。文章通过考察任剑辉在戏场和银幕中不同的性别形象和表演话语,论述任剑辉的易性表演与现实性别、戏迷接受之间的跨传媒文化关联。

关键词:女扮男装;性别表演;身体二重性;传媒接受


音乐之喻与中国古典诗学批评


作   者:宋长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摘 要:音乐之喻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类特别的譬喻,有着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就取象而言,以乐器为主,后来也关涉乐曲、乐谱、音律等,呈现出丰富的形态;从功能上讲,多用于品诗和作诗的讨论,历经元明清人的踵事增华,拓展至学诗、诗歌史、诗学概念、诗歌接受等议题的诠释,积淀了深厚的意蕴。以音乐喻诗的学理依据与乐诗相似性以及审美文化密切相关。由批评眼光视之,借音乐说诗的实践形成了富有张力的话语, 不仅开拓了诗学的阐释空间,也为中西文论的对话搭建了桥梁。最后,这种实践虽有模糊不清的缺陷,但显示出清新有味、深切著明的表达效果,为读者带来了“响浃肌髓”的美感体验。

关键词:音乐;象喻;诗学;批评


历史研究


孙中山早期现代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   者:陈才俊,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摘 要:孙中山1879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既是晚清中国较早全面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先行者,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卓越建构者。青年孙中山深刻认识到, 中国若要摆脱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的困境,就必须步入现代化道路。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之前,是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之早期。宏阔而敏锐的世界眼光,触发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广博而丰富的西学知识,则成为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源泉。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教育、工业、经济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旨在通过“改良”与“革新”而达到“富国强兵”和“救国济民”。孙中山尽量吸取被视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失败之教训,紧密结合晚清中国之具体国情,致力于探寻谋求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中国早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司法信任研究


从系统论视角看司法公信力建设


作    者:崔永东,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司法学研究中心。

摘 要: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而各个子系统又各有其目的。假如把司法公信力建设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那么可以说立法系统、决策系统、司法系统、行政系统、社会组织系统、监督系统则分别是它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在自身所处的范围内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司法公信力建设方面,立法系统发挥基础作用,决策系统发挥领导作用,行政系统发挥支撑作用,司法系统发挥主体作用,监督系统发挥监督作用,社会组织系统发挥辅助作用,等等。这些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便形成一种合力,一起促进司法公信力建设。传统上,一般将司法公信力建设当成司法机关“单打独斗”的事情,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司法是由法治理想转化为法治现实的关键环节,司法改革也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关键步骤,而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构一种具有广泛公信力的司法系统,这一系统的最终形成,不仅昭示着司法文明的进步和完善,也标志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与成熟。

关键词:系统论;司法公信力;全局性;司法改革;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论法律信任建构的反向逻辑: 

不信任的制度化及其功能


作    者:伍德志,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 要:现代法律系统有着天然地不被信任的倾向。但现代法律系统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信任,法律信任的建构因此只能遵循从反向出发的合法化逻辑,这要求在法律系统内部建立对于不信任的全面、严格的制度化处理机制,法律信任就变成了对于系统内部不信任功能的信任。不信任被制度化后就构成了法律信任的自我反思机制。对不信任的制度化通过将不信任情绪及其处理变成一种可预期状况与常规化操作,从而有助于实现法律信任的动态稳定。对不信任的制度化还能够使法律信任实现“去人格化”,使得人格信任所难以接受的不信任表达与处理在系统内部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内在可靠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系统信任;人格信任;法律信任;不信任的制度化


诉讼法研究


禁止诉讼时效协议之检讨及规则构建 

——兼论诉讼时效领域中意思自治的边界


作    者:杨巍,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 要:自21世纪初以来域外法对时效协议有逐渐放宽的趋势,法、德等国修法活动在反思公益性理由的基础上,允许当事人订立双向时效协议。我国诉讼时效的立法理念及规则设计等深受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影响,故现行法框架下公益性亦不构成禁止时效协议的理由,时效协议亦不违反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且具有独立规范意义。我国司法实务上的时效协议类型各异,既反映了交易实践中当事人对时效利益安排的多元化需求, 也表明某些时效协议与现有规则可具兼容性。我国应原则上允许当事人约定时效期间, 并设置上限和下限的限制;对人身权保护、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应限制或禁止适用时效协议;对排除诉讼时效适用和中止、中断事由的约定,应认定无效。

关键词:诉讼时效;时效协议;公共利益;意思自治;规则构建


刑事诉讼中的“有权获得法律帮助”


作    者:王迎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 要:《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强化了法律援助的权利属性。伴随《法律援助法》的出台, 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提高,在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公民有权获得法律援助确立为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与《法律援助法》并不匹配。经过对辩护制度历史发展的考察,刑事诉讼法规重在健全与完善辩护权利的运行规范体系,“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便立基于此。虽然法律援助内容也在扩展,但范围覆盖仍然狭窄,至多是实现辩护权利的配套保障。在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内,可以将“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发展为“有权获得法律帮助”原则,为法律援助与刑事辩护提供统一理论证成。与此同时,通过明确法律援助内容的类型化与法律援助质量的标准化,保障被追诉人法律援助权利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法律援助法》;法律帮助;有权获得辩护;值班律师


数字经济专题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理研究


作    者:陈林,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张玺文,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而又紧密交织一起的新 时代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这将成为新时代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相结合, 分析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种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在内的产业升级的综合创新模式,从而创新驱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 价值链高度化和加工程度高度化三大效应,进而在三大效应联合作用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面临着瓶颈制约。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生产要素创造和提升机制,同时强化基础性技术攻关,合理引导新一轮大中小企业有序转型。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升级;制造业高端化;熊彼特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下平台经济的全球治理

 ——基于大国博弈视角


作    者:裴丹、陈伟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摘 要: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跨境数字平台企业的规模不断增长,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因此成为国际政治力量博弈的重要筹码。首先,分别分析了中国与美国、美国与欧盟、中国与欧盟间平台经济的竞合现状及趋势,并发现目前中美竞争较多、合作较少,美欧分歧正逐渐扩大, 但中欧合作空间广阔。然后,进一步分析大国博弈造成的平台经济全球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难以形成治理规则、难以建立治理框架、难以构建治理机制,并提出可尝试通过区域性协定和非正式规则突破目前的治理困境。最后,针对中国应主动参与、推进平台经济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从完善平台经济国内监管框架和推动平台经济国际合作两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台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大国博弈;国际政治经济


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股票价格预测与

异质性研究


作   者:张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本文构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股票价格预测模型,并探究预测效果异质性的原因。根据理论及现实,股票价格主要受利率、市场行为、技术指标以及公司价值因素等影响。对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个股价格进行预测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预测值与真实值多数时间吻合,日度数据模型与月度数据模型预测精度偏差平均值分别落在1.7%和8%的水平内,且引入控制变量利率的稳健性检验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产生。进一 步地异质性研究给出,模型变量——自身股价、成交量、估值,是股票价格预测效果差异化的理论及现实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政策当局、市场投资指数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参 考、建议和依据,共同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乃至金融稳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股票价格预测;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