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探索与争鸣杂志 | 祁志祥:“重写中国思想史”发凡——中国思想史若干重大问题的反思与构想

信息来源:上海政法学院发布时间:2020-03-07浏览次数:71

在学术分工上,中国思想史是一门综合学科。这门学科的成果直接由“中国思想史”类的著作体现。由于哲学属于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表达着对自然世界和人生社会的系统思考,所以“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存在着较大的交叉面,中国哲学史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

总体看来,相关成果筚路蓝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中进行了大量的材料筛汰,依据各自的理念对这些材料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分析提炼和阐释分类,为人们认识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历程、从中吸取思想启示提供了有益门径和多维视角,其成就有目共睹,应予以充分肯定和合理继承。但同时无法回避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主观原因和学科发展史自身规律的制约,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以及时代提出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面前,反思中国思想史研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对完善的构想和预案,为重写中国思想史提供指导和参考,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笔者愿提出这些重大问题和自己的思考,供学界同仁讨论,以期为推进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贡献一己之力。

“五经”和史书的思想史意义

第四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叙述先秦思想史,可否将“五经”遗漏于专章评析之外?

国学的核心即五经之学。《诗》《书》《易》《礼》《春秋》诞生后,当时就影响很大。赋《诗》明志,托《书》《易》立论,是周代盛行的风气。这五部经典在汉代被钦定为“五经”后,对中国古代思想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遗憾的是,现有的思想史著作在论述先秦时,几乎都将“五经”遗漏于专章评析之外,只在概述中引述片言只语。其实这是很大的缺失。

“五经”中,《周易》是卜筮之书,《尚书》是君主诰命,《诗经》是诗歌总集,但均有完整的思想史意义。如果说《易经》是周人万物有灵、神灵概念存在的证明,那么,《易传》作为对占卜之辞和鬼神观念的解释,则反映了周人“近人而忠”的思想特征。《尚书》作为由周人编订的上古诰命构成的王道之书,其最大价值在于提出了系统的“民主”学说。对于《诗经》,学界多只看到其文学意义,而忽略了它其实最早是作为政治歌谣集而收集产生的。周朝采诗官的目的,是为王室认识政治得失、调整政治方针提供反映民情的晴雨表。《诗经》的思想史价值在于,反映了周人对至上神的怀疑以及对现实人事、道德修养的重视,是周代以人为本、道德为尊思想的重要表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