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16浏览次数:17



沈晓晨,上海市“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欧亚安全治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2011-2012年作为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后,赴美国约翰斯·霍普斯金大学学习,2014年获得兰州大学法学博士,2015-2018年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担任博士后。主持或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究项目:

  1. 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中心2020年度规划专项研究项目:“‘反恐怖主义激进化’政策比较研究”(2020年至今)

  2. 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项目“当代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安全化”政策研究”(2019年至今)

  3.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反恐视角下欧洲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研究——案例与比较”(2016-2018

  4. 主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研究基金项目:“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研判——基本变量与核心议题”(2018至今)

  5. 参与外交部中欧关系研究“指南针计划”项目:“当前欧洲政治激进化及其对欧盟对外政策影响研究”(2016-2018

  6. 参与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未来五年中亚安全形势”(2015-2018

  7.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新疆发展与稳定协调关系研究”(2011-2014

  8.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的中亚战略与对策研究”(2006-2009

  9.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反‘疆独’斗争的国际环境研究”(2006-2008


著作(专著合著):

  1. 沈晓晨著:《分裂主义与国家认同研究——以新疆分裂主义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

  2. 朱永彪,沈晓晨合著:《中亚水资源与国家关系/中亚与西北边疆研究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


学术论文:

  1. 沈晓晨:“当代西方恐怖主义威胁认知与治理目标和路径”,载《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4期。

  2. 沈晓晨:“欧盟参与反恐全球治理:历史与现状”, 载《欧盟与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

  3. 沈晓晨:“后“伊斯兰国”时期恐怖意识形态蔓延——一个新的讨论框架”, 载《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4. 沈晓晨:“欧洲反恐怖主义极端化新困境”, 载《欧洲发展报告(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7月。

  5. 沈晓晨:“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反恐政策评析”, 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6. 沈晓晨,史志钦:“反恐怖主义极端化的“欧洲模式”及其政策困境”, 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4期。

  7. 沈晓晨,杨恕:“试析“反恐怖主义激进化”的三个关键维度——基于英国“预防战略”的案例分析”, 载《欧洲研究》,2014年第3期。

  8. 沈晓晨,杨恕:“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激进化研究主要路径评述”, 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9. 朱永彪,沈晓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对中亚的影响”, 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10. 杨恕,沈晓晨:“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 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1. 沈晓晨:“全球化视角下的伊斯兰”, 载《穆斯林与和谐社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200810月。

  12. 杨恕,沈晓晨:“欧盟大政府建立过程中的文化一体化政策”, 载《认同与共赢:欧洲一体化与中国西北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