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政法学院的留学生印象:我们也有节日

时间:2016-05-26浏览:114

本网讯(记者 金寒草)昨日(5月26日)午时雨后放晴,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一曲引吭高歌唤醒了法务学子包裹在层层正装中的热情,拉开了上海政法学院首届国际文化周的大幕。空气中弥漫起香料的辛辣气味,随处可见异域风情的载歌载舞……留学生招生启动不到3年的上海政法学院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文化嘉年华”。

吃着“上政螃蟹”的留学生

据悉,首届“国际文化嘉年华”以“一带一路”为线索,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现场搭建各国风情展台,中外学生身着民族服饰,与大家分享各地美食,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诠释多元的文化。

开幕式上,从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潘牧天手中接过“国际文化嘉年华”的大旗,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莫拉特兴奋地挥舞起来:“我们也有节日了!”

正在上政念本科的莫拉特自称是上海政法大学的“第一个”留学生,他始终记得2013年第一次来校报到的“惊吓”。待他走出人潮涌动的火车站,等着他的竟是一辆警车。“我才刚到上海,还什么事都没做呢。”莫拉特对前来接他去学校的老师开玩笑地说。由警车“护送”,莫拉特抵达上海政法大学,成为第一个来报到的留学生。

2013年,上海政法学院获得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并实现当年招生,招收首批留学生17人。当别人质疑他选择成为第一个“吃上政螃蟹的人”时,莫拉特却将此看作“得天独厚的机遇”,“我会乌语、会英语、会俄语,而在这里我能锻炼中文,我只能用中文和我的同学、老师交流”。

从留学生宿舍楼里的形单影只,到球场上“东亚队vs非洲队足球对抗赛”,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小楼在校园一隅建起,留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愈发丰富起来。2015年11月,上政组建首届国际学生联合会,莫拉特担任会长,与留学生事务中心一起,搭起了在上海政法学院的“家”。莫拉特回忆,联合会的一项任务就是新年晚会,去年也曾举办过“丝绸之路民族文化节”,今年的“国际文化嘉年华”便是以此为基础。

“我们做了很多事,也还有很多事去做。”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莫拉特对未来的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从零起步:从改床位着手

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学科的政法大学,留学生工作如何从零起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利用这一平台为成员国培训司法人才。在此背景下,上海政法学院开始招收来自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留学生。据统计,截至今年,上海政法学院来华留学生人数由2013年的17人增长到130人,来源国由8个国家扩大为25个国家。

“接纳留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育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欧阳美和坦言,目前学校在留学生工作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

起初许多留学生纷纷对统一安排的宿舍表示不适应,特别是床位的设计让他们很不习惯。于是,学校针对留学生专门设置宿舍,并且为了避免学生在房里使用大功率电器以解“口腹”之愁,每幢宿舍楼都设置公共厨房。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与留学生培养的课程导师都参加过对外汉语的“特别岗前培训”,让留学生更快适应课程学习。

不到3年,上海政法学院的留学生培养卓有成效。2014年,上海政法学院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2015年荣获“上海市留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举办各类全国性留学生工作论坛。

上海政法学院以何优势吸引留学生?来自越南的武德山在国内学习中文专业,毕业后他却觉得自己在就业方面依旧没有“着力点”。“近几年来,中国和越南两国经济交往更加频繁,许多越南企业来中国开分公司,对他们来说就有法务需求。”现在,武德山是法理学的研一生,希望毕业后留在中国为在华的越南企业提供法务服务。

同时,学校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为本科留学生增加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在内的“中国语言文化类课程”,贯通四年。此外,上海政法学院已着手18个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据透露,上海政法学院未来将重点打造国际法学、国际政治、国际贸易等向来华留学生开放的全英语授课专业,并在目前全校已有的49门双语课程基础上,建设30门本科、20门研究生校级全英语或双语授课的精品课程。


原文: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6/05/26/2055361.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