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金国华:“民众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发布

时间:2016-05-29浏览:19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查建国)5月2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联合发布“民众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发布会由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会长金国华教授主持,东方心理研究院副院长郑葵教授做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崔丽娟对报告进行点评。

 

  民众最关注的始终是民生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纵观四年共四十个事件,民生类事件占到了事件总体数量的58%,远远超过政治类事件(23%)、经济类事件(15%)以及其他类事件(5%)。由此说明民众最关注的、或者对民众影响最大的始终是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民众基本生活或是社会根基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虽然民生类事件的数量在四年事件的总体数量中接近六成,但就单一年份而言,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以最近的2015年为例,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占到全年事件数量总体的50%。由此说明民众对政治经济类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此外,民众对其他类别事件的关注明显不足。比如,与其他类别的事件相比,军事科技类事件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显得过于遥远,不够“接地气”。

  调查报告认为,基于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心理认知过程来看,从2012年到2015年间,民众的认知一致性程度和针对事件采取行为的比例都有显著改观。具体表现为认知一致性程度的提高,以及过激行为数量频率的下降。由此说明,民众对于重大事件的反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

从认知一致性来看,民众主体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能够进行自我判断的能力,因而对社会事件的情绪感受、正负利弊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行为比例来看,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趋于稳定,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社会事件性质与民众的情感体验是正相关的

 

调查发现,社会事件对民众的影响往往存在积极或者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

一方面,民众通过对积极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心理感受,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积极事件都是由民众自己发现并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宣传扩散的。因此,仍旧需要民众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民众对消极事件的关注不可能停止,根据“厌恶损失”理论,往往消极事件对民众的影响更甚。需要反思是,怎么样将事件本身的消极属性转化为事件后续处理结果的积极影响。

纵观历年社会事件,有不少是网络途径率先爆料进而引起民众强烈关注的。不仅如此,现阶段,民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均以网络途径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这些平台的信息发布存在即时、便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诸如消息源不可靠、传播虚假新闻的不利因素。因此,不仅需要民众通过网络反应真实客观的事件情况,对积极事件予以宣传,对消极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针对虚假消息或是歪曲事实真相的传言,尤其是恶意散布消极事件的行为,要予以重视并进行监管控制。因此,人们需要正视网络传媒的双刃剑作用,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尊重大众意识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基于调查结果,报告建议,第一,增加军事类和科学类事件的宣传报道。军事和科学始终是我国现阶段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此类事件也会更容易激发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提高民众的积极心理感受。因此,在民众主动关注民生类事件,以及政治经济类事件的同时,政府作为传媒的主体需要增加军事类和科学类具有重大意义事件的曝光度,促进民众关注事件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尊重大众意识,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众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公正的价值判断标准,具体表现在对社会事件认知一致性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尤其是新闻传播媒体,需要根据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进行适时适当地引导,不能强行扭转民众对事件的看法,或对民众的意见施加反面影响。尤其是针对消极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力求公正,给民众一个真相,同时积极对后续事件情况进行关注。

第三,额外主动加强各类事件的曝光时间。加强事件的曝光时间,即延长了事件的影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件自身影响的持续性。首先,增加积极事件的曝光时间,无疑扩大了积极事件的影响力度。其次,在支持正能量发声传播的同时,需要根据民众对负面消息的关注点,予以一定时间的后续曝光,由相关部门出面做好相应的协调处理工作,以便将处理的较好结果主动向民众宣传。

第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应对。在当今网络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在社会事件发生后,往往最先由民众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消息发布,尤其是涉及对民众影响最直接的民生类事件,而在这些由民间渠道曝光的事件中,又包括相当数量的消极事件。因此新闻媒体应当时刻保持新闻线索的嗅觉,以便第一时间获取一手客观信息,随即利用公信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原文:http://philosophy.org.cn/gd/gd_rwhd/xslt/201605/t20160528_3027124.s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