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第一期佘山人文论坛在A8-102开讲。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朱崇志作为主讲人,以“戏剧叙事”为主题,围绕“文本叙述与表演叙述”和“三大戏剧表演叙事方法的差异与融合”两大板块向师生介绍了戏剧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对戏剧深感兴趣的学生前来聆听。本次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永禄主持。
“为什么经典戏剧演了400年却依然生生不息?” 朱崇志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阐释了东西方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介绍了我国三种表演叙事的艺术形式——叙述体、叙演体和扮演体,将其称之为“逐渐站起来的过程”。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这三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别,朱崇志让大家分别观看并对比了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苏州评弹《拷红》、山东快板《武松打虎》、安徽黄梅戏《夫妻观灯》。
作为戏曲戏剧研究的专家,朱崇志告诉大家戏剧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动的产物,是需要观众通过思考才能有所得的艺术,戏剧表演的叙述方法虽有差异,但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无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求真,布莱希特式的求思还是梅兰芳式的求美,这三种戏剧表演叙述方法的表演理念虽然不同,但都能引发观众深层的思考和共鸣。
朱崇志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也兼任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讲座最后,孙超教授做了简单的总结,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讲座收获了许多关于戏剧的知识。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第一期佘山人文论坛落下帷幕。(陈星宇 撰稿、摄影)
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8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