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际法学院于信教306教室开展了律师实务系列课程。本系列课程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民事证据实务、刑事证据实务以及案例实践课程。课程由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王夏青主任律师、金雅珮副主任律师以及黄冬艳副主任律师主讲。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王祥修教授主持了该课程。我校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课程。
在民事证据实务部分,金雅珮通过展示“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典型图片表现了证据的特性,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了证据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证据的种类和分类、以及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关联性分别作出详细的介绍。金雅珮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证据的三大特性做出了说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结合案例对实务中与证据相关的一系列流程,包括举证责任、调取证据、举证时限、证据保全等分别进行讲解。在刑事证据实务部分,黄冬艳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刑事证据中证据的三个特性、种类、证明目的以及证明标准的具体内容,结合典型案件以及经办案件强调了实践中证据方面尤其是非法证据排除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案例分享部分,王夏青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分析案例,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件中,按步骤有条不紊分析案例,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课程对民事和刑事两大领域的相关证据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梳理,结合实践案例的形式使同学们对证据法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为同学们以后的工作实践提供了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张雅雯撰稿 陈思捷摄影)
国际法学院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