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留学与成长:来华留学经历对女性认同的作用国际比较”国际留学生论坛在语言文化学院会议室召开。本论坛由我校校友会和留学生办公室共同资助,女性问题研究中心和语言文化学院共同承办。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校工会女工委员、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善英,留学生办公室副主任周怡,语言文化学院常立霓教授和杨军红副教授。杨军红主持此次论坛,常立霓做了精彩点评。
姚善英在论坛上发表英语致辞,她说:“举办此次来华留学生论坛意义重大,符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发布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书中提到,‘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希望中外大学生加强交流与对话。
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苏丹、加纳、黑山共和国、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的九位留学生就来华留学经历与个人成长,性别平等与赋权等主题做了精彩分享。中外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而友好。
俄罗斯留学生梅莲第一次尝试用英语发表演讲,她说:“如果不来中国学习,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更具体地说,中国的生活真的让我改变了心态,帮助我找到了目标。” 俄罗斯女学生Panina Anna用流利的中文做了主题发言——《寻找自我的一趟旅行》,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赞叹。
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viola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成长。作为留学生、妻子和不到一岁的孩子的母亲,她需要面临比同龄人更大的挑战。来自加纳的留学生Keren谈到,在中国的留学生活给她很好的锻炼,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她自豪地说“现在我有能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很好地生活,我是一个国际公民(global citizen)”;国际政治专业俄罗斯留学生Maria German做了《俄罗斯政府机构性别不对等——克服的原因和途径》的主题发言;来自苏丹的Baraa abdalrahman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指出,“教育使女性有机会发现自我并丰富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世界和社区中的作用,使女性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并发挥潜力。”巴基斯坦的戴德是宪法与行政法硕士学生,他是本次论坛的唯一的男留学生,他对女性赋权这个概念有自己的认识,他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此次论坛受到了中外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与会中国大学生表示收获很大,不仅锻炼了英语听力,而且还了解了留学生们的在华学习经历,开阔了眼界。中外大学生都非常希望学校能搭建中外大学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对话。(杨军红 撰稿)
语言文化学院
201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