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6工程”(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一个“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化大数据深度应用,把统一的数据标准镶嵌到数据化的程序中,减少司法任意性,提高审判效率,促进司法公正”的工程,是司法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
为了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工智能法学院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院长杨华教授经过一番努力,为学子们争取到了这一优质实习机会。
学院高度重视这一次实习工作,组织了笔试和面试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实习。12月19日中午,党总支副书记张顺芳和班主任马亮全程指导的16名同学,在经过杨华教授的面试后,最终确定了戴艺非、李蓝夕、吴之婧、范雨萱、刘悦心、虞典、许瀚文、李源8位同学参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6工程”研发基地的实习。
1月13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处刘昌根向前来的师生介绍了“206工程”,加深了大家对这一工程核心的认识。随后,“206工程”科大讯飞方项目负责人张文亚表示,人工智能的司法理论建设已经颇具成效,但理论的落地是一个漫长过程,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加深对业务知识的了解,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宝贵机会,锻炼综合素质。
最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吴海崟指出,“206工程”是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的标杆性成果,希望同学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互融互通,夯实理论功底来指导实践。同时将实践所得应用于学校书本学习,以更生动的形式来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善于思考,为这一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建议,共同提升完善系统研发和应用。
实习带队教师就工作纪律、工作内容等方面作了要求和说明,确保此次实习有序、高效进行。同学们表示,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谦虚好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吴之婧 撰稿)
人工智能法学院
2020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