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仲裁公开课》第五讲开课,杨玲博士主讲“仲裁地与境外机构在中国仲裁”

时间:2021-11-04浏览:768

112日,由国际法学院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仲裁公开课》第五讲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仲裁地与境外机构在中国仲裁。公开课延续了前两讲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我校法律硕士(涉外律师)研究生和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等本科生聆听了线下讲座。同时,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学生和来自实务界的人士200多人也同步通过ZOOM平台进行了共同学习。

杨玲博士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方式,从立法层面、司法层面、行政层面以及当事人与机构视角对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实务中对“仲裁地”存在的一些误解,消除了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其中,仲裁地的法律意义及其在仲裁协议中的重要性被数次提及,同时引入和探讨近年来出现的多个典型案件,使同学们对相关概念形成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

杨玲博士还阐述了仲裁地、仲裁机构所在地以及开庭地的联系与区别,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规范的仲裁条款所必备的要素。在立法回顾和司法演进的简要介绍后,杨玲博士还着重阐明了何为行政层面的准入以及准入后的业务机构的功能。最后则聚焦于仲裁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将中国作为仲裁首选地的期待。

讲座最后,杨玲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线上和线下同学提出的问题,深化了同学们对仲裁地与境外机构在中国仲裁的了解。

《国际仲裁公开课》由上海政法学院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共同举办,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端国际仲裁系列讲座,也是我校针对涉外律师方向研究生和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而打造的精品实务课程之一。公开课聚焦国际仲裁在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和焦点问题,邀请来自实务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旨在推广、传递国际仲裁的理念和知识,推动学界和实务界对国际仲裁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国际仲裁公开课》共计九期,每周都会推出主题讲座,名家汇集,为大家呈现精彩的学术观点碰撞,敬请期待119日的第六讲国际仲裁中的临时措施”。

国际法学院

2021113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