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受邀参加“世界文学中的民间文学传统”国际研讨会

时间:2022-06-13浏览:487

为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6月11-12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学中的民间文学传统”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印度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中文专业的常立霓教授和俄语专业的牧阿珍博士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牧阿珍以“评亚美尼亚民间文学的瑰宝——《萨逊的大卫》”为题,从萨逊家族四代勇士的独特形象、亚美尼亚国家的出现、建设、繁荣与衰落,以及历史叙事、神话叙事、基督教元素、平民意识,以及当代作家对该作品情节的解构与重构等角度深入解析这部亚美尼亚古代英雄史诗,并指出《萨逊的大卫》是一部反映亚美尼亚人民的民间生活、民族性格、风俗传统、世界观、道德观、自然观和爱情观,体现其对战争与和平,民族仇恨与民族友谊的态度的百科全书,是亚美尼亚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英雄史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她的报告扩大了我国学界对亚美尼亚文学研究的边界,引起与会学者的兴趣。

常立霓教授以近期翻译完成的中文版《东干口传文学小体裁——口歌和口溜》(东干文、俄文)为研究对象,从译写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材料、新体会出发,通过探讨东干民间口传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异以及它所呈现的多元文化特点,展示了东干口传文学的独特价值。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学者们认为该课题对于研究跨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语言文化学院近年来一直在多学科、多语种融合方面探索有效路径。此次组团参会,既在世界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展示了我校教师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我校在国内外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又发挥了学院语种多样、学科丰富的优势,是学院在跨学科整合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2022年6月13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