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沈国明教授作“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法治的意义”讲座

时间:2023-04-18浏览:234

4月18日,由科研处、经济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名家讲坛第130讲在汇知楼107会议室举办,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沈国明教授作“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法治的意义”讲座。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潘牧天教授出席并致辞,法律学院院长魏治勋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陈姣莹及国际法学院盛红生教授参加与谈。科研处副处长刘星显主持讲座。


潘牧天代表学校欢迎沈国明教授的莅临指导,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和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相关情况。他表示,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当前社会大变局背景下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作为中国法治建设后备军力量的青年学子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将来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讲座中,沈国明教授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入进行法治建设的需要,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功效。建设法治文化需要扎根中国现实,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使其与西学东渐的现代法治文化相融合。关于法治文化,沈国明教授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流变,沿着“文化-法律文化-法治文化-中华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发展链条,他表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也无处不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沈国明教授强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含有一般法治文化的四个构成要素,即精神、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承载的价值,其中制度是前提,灵魂是法治精神,制度和精神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需要汲取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因素,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而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法治文化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最美好的愿景。 


在与谈环节,魏治勋、陈姣莹、盛红生分享了各自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同学们表示在本次讲座中收获颇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济法学院

2023年4月18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