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高校“1+22”院校合作座谈会精神,时值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立三十周年,近日,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石俭平、教师代表沈吉利、张亚楠、王怡然一行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交流学习。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严剑漪、教培科副科长赵佰利、教培科工作人员张赢、彭梓晴出席活动,与我校国际法学院一行展开热烈交流。
严剑漪首先对国际法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播放宣传短片《跨越》,详细介绍了浦东新区法院在历史发展、办案特色、取得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因浦东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涉及各个法律领域和行业领域。与高校合作方面,浦东新区法院在资源提供的宽度与深度层面均具有独特优势;首个金融法庭、自贸区法庭等专门法庭的建立进一步体现了浦东新区法院勇于探索精神,始终争做“试验田”中的排头兵。严主任着重介绍了浦东新区法院引入的攀登人才项目、卓越人才项目,倾力打造新进法官培训“名牌”。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政法学院势必可以为浦东新区法院的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专业资源和师资资源。严剑漪作为第一本真实 、完整记录邹碧华人生历程的人物传记——《邹碧华传》的作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将传承优秀法律人精神的事业推广、落地。
石俭平代表国际法学院对浦东新区法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从学校历史、办学规模、优势学科、师资架构、学院特色等方面对学校及国际法学院进行介绍。石俭平特别介绍了国际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与成绩,包括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本科项目及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两个方向的硕士项目,以及上合基地取得的系列成果。此外,石俭平还介绍了上政及国际法学院近期在学术平台的搭建、学术会议及论坛的举办、与法院合作开展实务类课程以及真实庭审进校园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就双方未来合作的构想,沈吉利表示非常期待与浦东新区法院共同打造创新类课程,合作方向可包括对真实庭审的揭示、邀请法官为学生讲解前沿案例或复杂案例的幕后故事,以及由学生主导的对法官的适度访谈等。另一方面,浦东新区法院还可以基于实践案例,为高校思政课的辅助教材撰写提供帮助。(王怡然 撰稿)
国际法学院
2023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