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学院赴义乌调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5-04-11浏览:14

411日,纪录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内容电商课题组郭炜华、赵微、施州、何佳一行赴义乌实地调研。课题小组首先拜访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创业园)和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杨剑钊、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主任王宸圆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整体办学情况。

一是,“入学即入行”:实战为核,校企联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以“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课程—实训—孵化”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依托义乌全球小商品市场的地缘优势,打造全国首个“直播电商全产业链”实践基地,开设《直播运营实战》《跨境电商选品》《短视频内容创作》等特色课程,课程模块涵盖“流量运营、内容策划、供应链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并与抖音、快手、阿里国际站等平台共建“订单班”,大量引入企业导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从大一起即参与企业落地项目,实现“入学即入行”。近三年,学生就业率接近100%,创业率达38%,累计孵化小微企业217家,其中年营收超千万的团队达12个。此外,学院首创“电商助农”实践课,累计助销农产品超5000万元,获教育部“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一等奖。 

二是,“前店+后仓”:赋能产业,辐射世界。学院深度服务地方经济,与义乌小商品城集团共建“数字贸易产教融合联盟”,为超3000家商户提供直播转型培训,助力传统市场线上交易额提升46%。其“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涉外培训基地”,累计为中亚、东南亚国家输送电商人才800余名。办学成果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示范院校”,连续五年蝉联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竞争力榜首。杨剑钊副院长总结办学经验时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学院坚持‘企业出题、学院解题、学生答题’的模式,让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市场。”他提到,学院通过“创业导师库”“校友反哺机制”等举措,形成“教学—就业—创业”闭环生态,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存活率超75%,成为区域电商发展的生力军。

课题组介绍上海政法学院纪录片学院从为媒体培养人才向为全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媒体人才转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表示纪录片学院“脚底沾泥、手上有活儿、心中有谱、眼里有光”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课堂即市场”的创业教育高度契合:“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是割裂的赛道,多元学科背景与义乌的产业生态结合,培养既懂内容创作、又通商业逻辑,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不仅满足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人才需求,更能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时代,孵化出各种新兴网络视听内容,新型媒体市场业态的创新创业人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具有领先的实践优势,学生就业率、创业率领先全国,希望进行系统性理论提升;上海政法学院纪录片学院则拥有新闻传播、戏剧影视、广告营销等学科积淀,希望强化田野实训实践。

双方初步达成围绕“如何培养兼具‘讲故事+变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意向:(1)共建“内容电商双创实验室”,开发“短视频带货”“品牌故事营销”等实战项目,帮助双方师生“专业扎根泥土,创新点亮商业”。(2)开展科研互助,师资互通,课程共建,并计划联合举办网络视听内容电商创业技能大赛,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教融合标杆。(3)推动双方校级层面的合作,如上海政法学院作为上合组织司法培训基地承办单位,可联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搭建“法律+电商”国际培训平台,为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企业提供跨境贸易合规指导;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贸易产教融合联盟”的实战场景,可为上海政法学院师生提供涉外电商案例研究样本,形成“理论—实践—国际化”的闭环赋能。随着电商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内容深耕”,两所院校的跨界联动或将为中国数字经济开辟一条“实践有热度、理论有深度、发展有广度”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新路径。

课题组随后实地考察了被誉为“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不仅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支点。

一是,国家战略中的“商贸枢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义乌国际商贸城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构建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辐射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务部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约30%的跨境电商中小企业通过义乌国际商贸城完成供应链整合,凸显其在区域经济协同中的“链主”作用。二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样本”。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数字贸易走廊”的核心节点,义乌国际商贸城与上海、杭州等地的技术、资本资源形成互补,形成“上海研发—杭州运营—义乌落地”的协同链条。

义乌国际商贸城既是网络视听专业创业创新的肥沃田野,也是上政纪录片学院师生发挥影像赋能产业特长,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富矿。希望通过两所院校的跨界联动,助力长三角打造“以产育才、以才促产”的良性生态,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供“既接地气、又接国际”的人才支撑。


源|纪录片学院

文|何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