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一场以“恋爱脑自救指南”为主题的讲座在25号楼学生生活园区活动中心举办。此次活动由学(研)工部(处)主办,旨在帮助大学生在恋爱中保持理智,平衡学业与爱情,拥抱健康的情感生活。
讲座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王晓峰老师和心理发展协会肖一凡同学担任主讲人。他们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围绕“什么是‘恋爱脑’”“恋爱中的‘有心人’”“恋爱的缘起”“恋爱的认知和改变”以及“爱的升华”五个板块展开讲解,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积极参与。
活动中,主讲人通过互动思考,引导同学们理解“恋爱脑”是一种恋爱至上的思维模式,即一旦开始恋爱,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恋人和维系恋情上。同时,引导同学们通过自由辩论的方式,就“频繁为爱改变自己是成长还是丧失自我”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讲座还深入剖析了恋爱中的心理效应,如吊桥效应、契可尼效应等,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恋爱的缘起和本质。同时,针对恋爱中的不良关系,主讲人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如设定界限、减少接触、寻求支持等,鼓励同学们在情感关系中保持自我,追求健康、平等的恋爱模式。
活动最后,主讲人向同学们推介了相关读物和公众号,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执迷:如何正确的爱与被爱》等,为同学们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资源。
本次讲座受到了同学的广泛好评。一位参与讲座的同学表示:“这场讲座让我对恋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爱情中保持自我,非常受益。”学(研)工部(处)将持续举办此类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构建和谐、健康的情感生活。
源|学(研)工部(处)
文|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