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我校“AI+职业素养”微专业暨第二期职业规划训练营面试举行。本次面试特邀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课程研发与师资培训专家、我校人工智能与生涯发展研究中心(生涯大数据算力研究中心)主任钱静峰,易米实验室首席技术官颜志展,大成中国区TMT行业联合牵头人赵云虎,贝克休斯集团亚太区采购运营总监屠碧珺,易米实验室陈依琦及校内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代表组成评审团,通过法学组与非法学组分场次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选拔,打造职业素养提升的“实战练兵场”。
区别于传统单面形式,本次面试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研讨推演、情景模拟等立体化集体考评形式,学生在限时任务中展现思辨能力、沟通技巧、领导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评审团则通过多维度评分体系进行动态评估。集体面试中,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倾听表达,在协作中理解团队价值,评委们多维度记录学生们的表现,并将其作为后续训练营分组、导师匹配的重要依据,为探索“一人一策,精准施策”推进就业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
此次微专业训练营面向中外学生开放报名通道,创新引入中外学生混合组队模式,致力于培养既掌握AI技术前沿、又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面试邀请来自人工智能、法律、人力资源领域的企业专家占评委总数的60%。他们不仅以职场“过来人”视角制定评分标准,更在面试过程中通过即时点评、案例分享等方式,为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职场启蒙课”。专家结合行业前沿动态,围绕“AI技术应用场景”“职业核心竞争力”等主题全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赵云虎表示:“学生的表现让我们看到高校育人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未来我们非常乐意持续参与微专业与训练营活动,助力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场竞争力。”
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不仅提升了选拔的专业性,更让学生获得了直面行业精英的宝贵机会。参与学生表示:“原本紧张于回答内容是否正确,后来发现比起追求绝对正确,考官其实更关注逻辑推演的严密性、创新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团队协作的有效性。在讨论中大家通过即时的观点碰撞与考官点拨,都对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无论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收获都让我觉得非常值得。”钱静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微专业训练营帮助学生构建‘技术硬实力+素养软实力+行业认知力’三维能力,为学生们铺就更具韧性的职业发展赛道。”
“AI+职业素养”微专业暨职规训练营作为我校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的特色项目,未来将通过构建“课程定制化、指导双师化、训练实战化”的三维培养体系,推动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合作深度协同,持续赋能学生在AI时代浪潮中构筑“技术为翼、素养为基”的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高质量就业。
源|学(研)工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