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近日,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与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举行党建共建签约暨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同步启动“双师互聘”协同育人计划。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金水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奚雪峰主持活动。
吴金水指出,上海国际商事法庭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在促进国际商事审判提质增效、探索国际商事审判机制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精品案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此次合作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通过政治铸魂与业务赋能双向驱动,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资源的高度整合,更好地推动涉外法治建设。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党建共建和“双师互聘”等创新机制功能,加快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专业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
刘晓红指出,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高等学府,近年来,上海政法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战略需求,重点打造以国际法学科为引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涉外法治研究体系,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扎实的涉外法治教学科研团队。此次合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涉外法治特色,成功搭建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深度对话的桥梁,不仅为学校进一步服务上海国际商事审判事业、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平台,更是探索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实践。
活动现场,刘晓红和吴金水共同为“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在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在双方领导的见证下,国际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石俭平与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党支部书记何云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明确双方将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业务共研、创新共商五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何云系统介绍了法庭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体制机制创新做法,表达了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疑难案例研讨等领域深化院校合作的期待。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党支部副书记、政治协理员田涛从“结构新、任务新、标准新”三个方面分享了党建队建经验。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教授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办学优势,表示未来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共建涉外法治实践平台、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等举措,积极服务国际规则对接和国家发展大局。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共育机制建设,双方创新构建了“双师制”协同育人体系: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选派资深法官担任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导师,开设并指导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课程;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每年选派专家学者担任法官助理学术研究导师,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及调研实践等环节提供全过程学术指导。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韩朝炜法官与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石俭平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为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新动能。
此次党建共建活动不仅搭建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更开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机制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和模式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双方将秉持开拓创新精神,将合作共识转化为务实行动,携手谱写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源|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