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7月9日至10日,上海纪录片学院组织师生团队赴“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开展为期两天的夏季集中实训调研活动。师生们深入市场前沿与乡村一线,通过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在行走的课堂中锤炼专业技能与时代触觉。本次实训调研由副院长孙健和学生工作负责人朱慧博带队,十余名教师以及1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聚焦商贸之都:镜头解码全球市场活力
7月9日清晨,团队从学校出发,抵达义乌后迅速投入紧张实训,国际商贸城成为师生们的主课堂。根据实务课程教学计划,各班级学生携带专业设备,在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内分组行动。他们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商铺之间,敏锐捕捉商客往来、交易谈判的生动场景,围绕商品流通、电商直播、创业者故事等主题进行短视频创作实践。镜头不仅记录下商贸城的繁华盛景,更成为学生们理解全球化贸易微观运行的窗口。
下午,“微短剧:从提案到销售的创新创业故事”及“微短剧:视频电商故事”两个特色班级前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交流,该校在电商人才培养领域成就斐然,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其他班级则继续在国际商贸城深耕创作,指导老师随行交流,进一步拓宽了教学视野。
追寻红色根脉:沉浸式体悟共富实践
7月10日,实训行程融合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主题。上午,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探访陈望道故居,在《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感受信仰力量,铭记红色初心。
随后,团队抵达有着“国际文化创客村”美誉的李祖村,聚焦“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主题,调研这个曾经的“水牛角村”如何华丽蝶变,通过发展文旅、吸引创客、激活非遗等路径实现富民增收。整洁雅致的村居环境、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村民自信的笑容,都成为师生镜头里生动诠释浙江共同富裕实践的鲜活素材。
本次赴义乌夏季实训调研,是上海纪录片学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短短两天内覆盖了全球商贸枢纽的产业活力考察、地方高校的特色经验交流、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以及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研习。师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将专业技能与时代命题紧密结合,用镜头语言解读经济脉动,用影像思考记录社会变迁,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认知深度和时代责任感,在学子心中埋下了扎根中国大地、讲好新时代故事的坚实信念。
源|上海纪录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