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调研组赴浙江开展2025年度“法治中国大调研”

时间:2025-07-25浏览:1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精神,深入调研《外商投资法》实施情况,7月20日至24日,由校科研处处长刘军教授带队,上海司法研究所张美红教授任组长,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周霓羽、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余佳瑞及8名本科生组成的“法治中国大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浙江省金华市、杭州市、温州市开展外商投资法专项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刘军对各家调研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我校开展“法治中国大调研”的背景、意义和成效。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调研,系统了解浙江在实施《外商投资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品牌,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7月21日上午,调研组来到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调研。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陈立伟、民三庭副庭长张斯欣,义乌市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郑瑶、婺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杨超等参与座谈。会上,陈立伟详细介绍了金华市近年来审理涉外商投资案件的基本情况,特别介绍了在VIE架构企业投资主体认定、跨境投资纠纷等新型案件中的审判经验。他表示,自2023年涉外管辖权全面下放以来,金华地区涉外案件数量显著增长,其中义乌凭借小商品市场和跨境电商优势成为涉外案件集中地。金华中院通过设立专业化涉外审判庭、严格文书审核流程、强化外语能力培训等措施,提升涉外审判质效。针对跨境送达难、域外法查明等痛点,金华中院依托最高院系统与外交途径推进文书送达,并与高校、贸促会等建立协作机制,创新“以外调外”纠纷化解模式,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高效的司法保障。调研组还就《外商投资法》与国内法律的衔接问题、跨境电商案件管辖权、域外法查明路径、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公共秩序保留等专业问题与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7月21日下午,调研组师生前往金华市律师协会进行实地访谈,本场座谈会由浙江泽大(金华)律师事务所承办。金华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戴毅、副秘书长叶菡,北京盈科(金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吕小白等参与座谈。本次访谈聚焦涉外商事案件在管辖、审理与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与会律师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指出,金华地区外商投资体量较小,律协在“引进来”方面的专项培训和研究较为欠缺,在实践中存在地方政策差异、税务纠纷、涉外案件规则冲突等问题。戴毅建议,未来需加强涉外律师专业培训,他呼吁高校与行政部门协同推动立法完善。调研组成员还和与会律师交流了跨境投资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外商投资企业的刑事风险防范等话题。

7月22日上午,调研组师生来到浙江省商务厅开展调研。调研重点围绕促进外商投资、权益保护与服务创新等话题进行。浙江省商务厅投资促进处二级调研员李玉林从让外资“引得进”“留得住”“管得好”“发展好”“有处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在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投资促进模式、强化外商投资权益保护与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先进举措与显著成效。双方还围绕政策稳定性、投诉处理效率等企业关切问题进行了务实讨论。双方一致认为,浙江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创新与数字化改革,以走在全国前列的务实举措为外资企业打造了优质生态,其经验为全国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7月22日下午,调研组赶赴杭州市律师协会,就外商外企适用外商投资法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杭州市律师协会结合助力企业解决法律难题的成功案例,介绍了在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调研期间,双方还就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问题等行业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强调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月23日上午,调研组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调研。调研组首先参观了杭州国际商事法庭,亲身感受其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审判实践。在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涉外审判实践与《外商投资法》保障进行深入交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谢银芝详细介绍了杭州市引进外资概况以及国际商事法庭涉《外商投资法》案件的审理情况。她指出,近年来杭州涉外案件数量稳步增长,杭州中院通过专业化审判机制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打造“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整合贸促会、仲裁机构等资源,实现跨境纠纷线上调解,成功化解多起涉外合同纠纷,显著提升了涉外司法服务效能。与会人员分享了杭州中院在多元化解涉外商事纠纷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就外商投资企业解散清算案件的审理难点展开交流。

7月24日上午,调研组来到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完成了最后一站的调研任务。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温州市投资促进局、温州市律师协会负责同志围绕外商外企适用《外商投资法》状况、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运行机制、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举措和经验等内容展开交流。温州中院民四庭庭长马永利指出,温州作为侨乡,涉外案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针对外商投资企业清算难题,温州中院创新适用《民法典》、《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通过听证会等形式保障中外股东程序权利,并探索强制清算与破产清算的程序衔接。此外,温州中院依托“调解联络员”机制,借助海外华侨资源解决跨境送达难题,并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建立域外法查明平台,提升涉外审判专业化水平。温州市律协副会长孙海芳指出,近年来温州本地涉外业务重心偏向“中国企业走出去”,温州市律协通过组建84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开展海外远程公证及国际仲裁服务等举措,为侨商返乡投资提供全方位支持。温州市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四处处长王乐凤介绍了温州在外资管理改革、招商引资、优化企业服务方面的举措。与会人员还结合案例,探讨了外商投资退出机制、外汇审批等难点问题,强调未来需进一步整合政策与法律资源,优化营商环境。

本次浙江调研行,以杭州、金华、温州为窗口,深入探寻《外商投资法》实施的“浙江经验”。浙江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既为完善外商投资法治体系提供了智慧,也为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实践场域。下一步,调研组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咨政建言与教学案例,让学术研究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贡献“上政智慧”。

 

源|上海司法研究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