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庭峰、上海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申岭、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敏涛等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就深化校所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开展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葛卫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志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罗立刚会见来访嘉宾,并就双方合作召开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上,高志刚代表学校欢迎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一行,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育人,近年来持续拓展校地、校所、校企合作维度,期待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共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罗立刚进一步提出,校所双方可从共建中亚培训基地、开展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打造校友与企业资源平台、共同举办高端论坛与智库研究等方面推进合作,让校所协同落到实处。
田庭峰、朱申岭详细介绍了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聚焦申浩律所“出海”中亚的战略规划,从“必要性、定位、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说明,他们表示,申浩律所将以“解决企业出海痛点”为起点,以“法律服务”为入口,通过“基地+培训+校友会+行业生态+政府联动”五大行动,构建从“单点服务”到“生态系统”的能力升级。
葛卫华对校所双方在合作意向与合作领域选择上的高度契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双方围绕“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建设”形成的合作共识,既精准对接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需求,也紧扣了律所“出海”中亚的战略布局,方向明确、价值凸显。针对后续合作推进,他责成学校相关部门,需从服务律师参与育人、校所合作“出海”、涉外人才联合培养等维度强化系统谋划与布局,主动呼应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趋势,确保资源投入与工作导向紧密契合学校“重服务、强贡献”的改革方向。他特别强调,相关部门要持续保持工作热度、强化推进力度,与律所携手打造“项目有亮点、成果可落地、影响能辐射”的校所合作典范,为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交出实实在在的合作答卷。
学校党办校办、合作发展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国际教育学院(筹)(继续教育学院)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并就具体事项与律所深入交流意见。
未来,校所双方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协同、人才共育等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源|合作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