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涉外体育法治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

时间:2025-09-24浏览:20

9月20日,2025年涉外体育法治研讨会暨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院揭牌仪式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主办,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院承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仲裁中心、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体育法学专家等嘉宾16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涉外体育法治问题开展了多方位的研讨交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仲裁中心主任、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丁涛,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刚,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田思源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院院长姜熙主持。

刘刚在致辞中首先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体育法学学科发展的与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体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涉外体育活动日益频繁,已成为增进国际友谊、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但也面临着诸多法律挑战加强涉外体育法治建设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上海政法学院作为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将准确把握改革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他特别提到,2025年3月全国首个体育法学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校体育法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学院将秉持国际化、高起点、精英化的培养思路,依托实务部门资源网络,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的专业人才。最后,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涉外体育法治建设系统工程。

丁涛指出,涉外体育法治工作是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示体育发展成果、提升我国体育治理国际话语权具有关键作用。他强调,体育仲裁是涉外法治实践的前沿议题,本次研讨会多项专题与之紧密相关。他指出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指出体育法学院的成立适应了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培养精通国际规则、具备全球视野的涉外体育法治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他表示,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体育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体育仲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田思源代表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国首个体育法学院的成立,为体育强国与法治建设贡献了“上政智慧”。时值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体育强国建设开启十年倒计时的关键历史节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及学院的成立意义非凡。他强调,学院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指引,努力将涉外体育法治研讨打造为学术品牌,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彰显学院在学术交流、理论实践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社会担当。

大会共设一个主旨报告和三个单元研讨环节,主要围绕中国主办/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体育数据跨境传输、体育领域的域外管辖权、体育制裁与反制裁、国际体育仲裁前沿问题、国际反兴奋剂法治前沿问题等研究专题展开。

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关保英担任大会主旨报告主持人,上海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CAS仲裁员吴炜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笑世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新君分别担任三个单元研讨环节的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宋亨国教授担任大会主旨报告与谈人,上海政法学院向会英教授、徐士韦教授湘潭大学周青山教授分别担任每个单元研讨环节的与谈人。研讨会吸引了100多位来自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参会,与会专家就涉外体育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面对体育全球化进程中涉外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国际规则衔接与管辖权冲突等多重挑战,我国体育法治建设应加强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结合,持续深化体育仲裁、数据跨境、权益保障等关键领域的制度研究与人才培养。

研讨会闭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院谭小勇教授主持,田思源教授作学术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以“全球视野下的体育涉外法律问题:挑战、机遇与前沿实践”为主题,充分彰显了我校体育法学院在涉外体育法治领域的前瞻布局与学术引领力,凸显出学院主动融入体育强国建设和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的责任意识。此次会议不仅是体育法学院的首次正式亮相,更为我校持续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拓展高水平学术合作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源|体育法学院

文|陈诗瑶、廖振豪

图|潘欣怡、沈世聪、沈奕轩、张佳凝、戚舒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