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编者按:日前,我校王晓笛博士接受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的采访,就日本是否能自主打造核动力潜艇及如何看待日本强化海上力量的行为发表了看法。
问题1:以目前日本具有的常规动力潜艇技术,日本是否能自主打造核动力潜艇,跟美国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王晓笛博士表示,就建造核潜艇的技术条件而论,日本的硬件与人才储备是基本具备的,而瓶颈更多在战略与政策层面。美国对外转移的规则以及防扩散承诺上的态度,将继续充当日本发展核潜艇的许可器与限速器的作用。在造舰与潜艇总装方面,日本形成了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为主的成熟体系,常规潜艇能够实现快速换代与稳定的批产。
核动力的心脏是小型的高功率反应堆,日本在民用核能工业也拥有深厚的积累。福岛事故前,全国载运机组有54台,核电一度承担了约三成的发电总额。至今,日本仍保有较为完整的燃料循环产业链以及运维人才梯队。日本在历史与技术路线上也是有沉淀的,上世纪,日本曾实施过名为“陆奥”的核动力商船工程,虽然历经挫折,但在屏蔽运维与规范层面累积了一些重要知识,被业界视为是生成关键技术知识的里程碑。
最后要说明的是,美国因素是直接影响日本从“能做到”走向“真去做”的一个阀门。既有先例表明,美国对核潜艇核心技术的对外转让是有一定克制的。例如,奥克斯集团现在有两个支柱的项目,支柱一是仅面向澳大利亚,使其获得核动力攻击潜艇;支柱二是聚焦一些先进能力,比如AI无人机、水下作战力量、电子战等。这些项目的合作,日本也是包括其中的。日本的技术底子是足够的,但真正的启动键取决于国内政治、地区安全环境,以及美国约束这三者的交集与时点。
问题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强化海上力量的行为?
王晓笛博士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近期确实派出了“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赴美国进行武装改装,以增加发射美制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日本防卫省要求该舰在2026年3月底前完成改装,并具备发射“战斧”的作战能力。改装完成后,“鸟海”号将在美国进行“战斧”导弹的首次实弹发射试验。一旦发射成功,该舰也将成为日本首艘能够发射巡航导弹的军舰。
此次改装主要是通过升级舰载战斗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使现有的发射装置能够发射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日本也采购了相关的火控系统,以确保“战斧”导弹与本舰的作战系统能够有效整合。按照规划,“战斧”导弹将逐步装备在海上自卫队现役的八艘宙斯盾驱逐舰上,以及两艘在建的新宙斯盾舰上。首舰“鸟海”号改装完成并验证后,其余的舰艇将分批升级。
在军购方面,日美已经在2024年签署了合同,日本将分批接受400枚“战斧”导弹,通过组合采购,将首批交付时间提前了约一年。日本采购的这批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500公里以上,覆盖东北亚大部分地区。
通过为宙斯盾舰搭载该武器,日本实质上获得了防区外的远程打击能力,标志着防卫战略从被动防御向进攻性威慑扩展。官方宣传此举旨在加强对朝鲜导弹威胁的反制能力。在对方发动攻击前,先发制人打击其基地,以提高威慑力。凭借战斧导弹,日本也获得了打击周边其他潜在对手纵深目标的能力,这与日本谋求突破战后军事限制、实现防务正常化的总体动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