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诗歌文脉,助力学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与个性化创作水平,10月14日下午,学校学生社团云间诗会在庸夫楼106教室举行“诗歌赏析与个性创作”专题讲座。由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退休教师李有亮教授主讲,云间诗会主要成员、各专业诗歌爱好者参加。
李有亮教授紧扣“赏析”与“创作”两大核心,结合上海地域文化中兼容并包的诗脉特质,深入浅出解析诗歌赏析要点与个性创作路径,为学生打通从读懂诗歌到写出特色的实践通道。他指出,诗歌赏析是个性创作的基础,而创作个性则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其一,厘清“诗人”的核心内涵,强调“写诗的不一定是诗人,诗人不一定都写诗”,相较于其他创作者,诗人更需以独特的精神境界与感知力为内核,这正是个性创作的源头;其二,探讨诗歌赏析的标准,提出“标准本身即不标准”,强行统一赏析尺度易陷入审美桎梏,唯有尊重内心对诗歌的真诚感受,才能真正品出诗中韵味,进而为创作积累独特视角;其三,解析创作中的取舍平衡,认为诗歌赏析需捕捉文字背后的内涵与意味,创作时更要延续这份琢磨,以“真善美”为内核——“善”是情感共鸣的基石,“真”是个性表达的前提,“美”是诗意呈现的载体,三者层层递进,共同塑造创作个性;其四,阐述诗歌语言的个性表达,分享赏析时的数项关注要领:要关注诗人如何用“陌生化”手法回归事物本质,创作时则可借鉴这种思维,大胆进行先锋实验,同时牢记流行的本质是经得起时间检验,个性表达需扎根真挚情感而非盲目追新。
讲座尾声,现场进行师生创作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诗歌赏析体验与创作实践踊跃发言,或提出创作过程中想象思路的延展与回归,或就“AI创作诗歌”进行感想交流。李有亮教授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分享与困惑,针对交流焦点逐一回应,从诗歌感知的独特性、创作取舍的尺度等角度与师生深入探讨。整场交流环节氛围热烈,观点碰撞间让诗歌赏析与个性创作的认知在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今后,云间诗会将持续引导社员将诗歌赏析所得与个性创作热情、地域文化交流相结合,努力营造诗歌创作的热烈氛围,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
源|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云间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