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案例研究工作坊第四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5-10-16浏览:11

2025年10月15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的第四期案例研究工作坊在主教学楼405A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吴菊萍副检察长,以“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办案实务”为主题开展专题分享。活动由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陈丽天教授以及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教师石少剑博士主持,刑事司法学院袁小玉博士、崔仕绣博士,法律学院李晶博士,教务处赵梦茜博士参与与谈。

 

陈丽天教授在主持时指出,案例研究工作坊通过聚焦前沿司法实务议题,搭建起司法实践与高校教学研究的沟通桥梁,既能及时回应数字经济背景下虚拟货币相关法律难题,也能帮助师生深化对新型案件办理逻辑的理解,提升交叉领域法律问题分析能力。他提到,吴菊萍副检察长长期深耕刑事检察一线,在虚拟货币案件办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分享将为师生带来实用启发。

在主题分享环节,吴菊萍围绕虚拟货币法律实务核心,从法律属性界定、取证难点突破、司法处置路径、海外追赃实践四个维度展开讲解,全程结合典型案例呈现实务视角。她介绍,虚拟货币属性认定曾存在“财产说”与“数据说”争议,近年实务界已逐步形成共识;针对跨境取证难题,实务中探索出“翻墙验证+录屏固定”、与高校合作还原资金链路等创新方式;在司法处置上,上海已率先出台指引规范流程,最高检、公安部预计年底将出台全国性司法解释;海外追赃则多采用“委托律师代理+司法机关支持”的跨境协作模式,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土思维。与谈环节,袁小玉博士结合检察院挂职经历,分享对法律从业者专业能力与跨领域素养的看法;崔仕绣博士肯定上海检察系统对虚拟货币属性的早期洞察与司法协同力,围绕取证、法律认定等问题展开探讨;李晶博士评价讲座“理论与实务深度结合”,建议研究需扎根实践、拓展视角;赵梦茜博士从民商法角度提出推动刑民衔接、明确权益保护规则的思路,与刑事检察视角形成互补。

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师生围绕虚拟货币案件实务问题踊跃提问,吴菊萍逐一细致解答。本次工作坊通过理论与实务的深度对话,不仅帮助师生明晰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办案要点,更激发了大家对相关前沿问题的研究热情。


源|教务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