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会议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在上政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校党委书记葛卫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强调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为我们政法院校落实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上海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紧密对接国家治理需求,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高端平台,深化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创新,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全校上下将以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聚焦“强服务、重贡献”,不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全力奋进新征程,建成特色鲜明、全球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政法大学,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上政智慧”和“上政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对全面制定“十五五”规划、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宏伟蓝图的重要节点。全会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重点内容,让我深感振奋,也深切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当前,学校正处在进一步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的蓄力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筑牢思政育人根基。持续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法治人才。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对接国家法治建设需求和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优化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实战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三是提升服务社会能级。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加强法学理论研究与智库建设,为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服务社会中彰显学校的责任与担当,不断践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光荣使命。
学校纪委副书记、纪监综合办主任、纪检监察室主任、党委巡察办副主任丁永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五年来,面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高望远、科学谋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毅前行、迎难而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国际影响力实现新提升。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愈加团结奋斗、拼搏进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回望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展望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唯有只争朝夕。作为纪检监察队伍的一员,要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认真学习好、深刻领会好、贯彻执行好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落实监督执纪各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党委和纪委交付的各项任务;要严格自我要求,严守纪律规矩,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踏实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荣道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新要求,准确把握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新形势,坚决扛牢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责任,按照“重服务强贡献”的导向,科学谋划“十五五”主要目标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强内功抓落实,不断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贡献度。同时,坚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和学校融合发展,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基地的支撑作用,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国际化办学增添新动能,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研究生处处长卫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即将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崭新局面擘画蓝图,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全会公报指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上海市和学校推进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重要转型,坚持“应用型、融通型、国际化”培养思路,着力推进重点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改革,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全球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政法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姚善英:在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的过程中,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和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更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作为党员干部,我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一是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院师生领会好全会精神。二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三是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涵养,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共同价值追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体育法学院院长姜熙:在研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后,我们高校教师深感振奋。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既为国家发展锚定方向,也让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使命与机遇:高校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接国家需求、提升办学质量,以改革思维主动破局、优化育人模式。上海政法学院主动融入改革趋势,重点布局了以上合组织领域为特色的涉外法治、新型城市治理法治、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三个领域。作为学校新成立的体育法学院,我们将紧扣这一发展方向,依托体育法学学科特色,强化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地方需求、学校定位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协同与实务导向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兼具法治信念、实践智慧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体育法治人才,为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组织以及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输送既熟知中国体育法治体系、又精通国际体育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工作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培养涉外法治力量的前沿阵地,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综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为服务国家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铸魂育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涉外法治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确保培养的人才始终坚守国家立场。二是紧扣国家需求优化培养体系。聚焦全会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深化模拟国际法庭竞赛实践,与涉外司法机构、国际仲裁组织共建实践基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国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三是深化师资与学生协同培养,紧扣全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双师共育”模式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建立“学业+职业”双指导体系,助力学生精准对接就业市场需求,为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储备坚实力量。
上海纪录片学院副院长邢虹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发展思路和任务进行了前瞻规划,指明了今后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尤其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等方面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工作路径。对高校教师来说,全会的召开是“指南针”,更是“定心丸”,为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石。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刻把握“使命”与“担当”的具体内涵,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用镜头记录时代脉搏,用学术助力民族复兴,用育人讲好家国情怀,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不懈努力、展现新作为。
党委组织部李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进行了系统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和总部署。全会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既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持续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攀登计划”“堡垒引领”行动以及“一融双高”项目创建,全力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上海司法研究所国际法学博士生黄宇翔: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次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作为一名博士生,我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立足学生身份,增强责任担当,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争做法学研究“新青年”,展现上政科研“新势力”,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钱碧娆:当历史的指针指向“十五五”时期,我们正站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身处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既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需要广大青年的活力释放与创新赋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当以专业为砚,研墨蓄能;以实践为纸,落笔成诗;以信念为笔,锚定方向。深耕专业知识、注重知行合一,做时代的“远行者”。在思潮激荡中守稳精神罗盘,于时代浪潮里握紧信仰船舵,把个人理想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让个人成长的轨迹与国家发展的经纬同频共振,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法律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易李迟睿:“十四五”期间,恰是我个人求学、成长的关键阶段,我也亲眼见证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今年,我也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研究生进入新的人生阶段,个人的人生阶段与国家的发展阶段高度重叠,何其荣幸,却也倍感责任,我将坚定法治自信,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以个人的奋斗之姿迎接这个伟大时代,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