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廉教授助力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师转型区域国别研究

时间:2025-11-04浏览:10

为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规划教师转型发展路径,2025年11月3日,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邀请全国知名学者黄忠廉教授举办专题讲座,聚焦区域国别研究的转型机遇与实践路径。学院院长欧阳美和教授主持讲座,副院长吴苌弘教授、副院长翁晓玲副教授及近五十名师生共同出席。

本次专题讲座黄忠廉教授以《“三学”:如何走向区域国别?》为题,为学院语学、文学译学老师把握转型路径指明方向。他强调要有定力,坚实语言基础是外语老师的强项,双语、三语优上加优;文学为语言的艺术,加之丰富的想象力,可构建理论体系;译学是双语转化与变通的艺术,尤其是变译基础上的新构建,更可迈新步。“三学”作为时兴区域国别学的基础,本身就在其内,自然也可另辟蹊径,跨向或靠近区域国别学的热点,走向其前沿研究。黄忠廉教授规划出语学文学译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范式,列出7种范式,点出三学走向区域国别研究的类型,从语言政策规划、学理层面、政策层面、话语政策、话语治理角度,结合国家社科中转型成功的案例,例说理,提出以“三学”为基础,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形成多视野、小切口、新角度研究课题。

欧阳美和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誉了本次讲座,特别是其中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论,认为其达到了“一通百通”的大师化境高度。他进一步指出,为推动学院教师从传统的语言学、文学及翻译学研究向区域国别研究领域转型,学院将采取系统化措施赋能发展,具体包括:开展专项培训、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积极引入外部专家智库资源。通过上述举措,鼓励教师形成多元主体协作的研究合力,实现知识体系更新与资源互补。不仅旨在助力教师个人拓展研究视野,更深层次的目标在于系统性地提升教师对研究对象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研判能力。学院将在深化教师“三学”的基础上,同步强化其对特定区域的精准洞察,最终锻造出一批深度融合“三学”素养与前沿区域视角的复合型人才。


|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文|赫潇

    图|徐文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