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使命,11月5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在E9-203会议室成功举行2025年优秀辅导员评选答辩会。会议特邀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林惠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钱婷婷,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蕾,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文胜等校外专家担任评委。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明强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辅导员丁继珂主持。

述职展风采,育人显真章

本次答辩会不仅是一次优秀典型的评选,更是一场深度的工作交流与思想碰撞。十位辅导员依次进行述职答辩,围绕工作理念、举措、特色与成效展开汇报。答辩内容涵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学风建设、职业规划指导及专项工作创新等方面,全面呈现了学院辅导员扎实的业务能力、饱满的工作热情与系统的育人思考。
专家明方向,赋能促成长
在点评环节,评委们高屋建瓴,既肯定了成绩,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林惠英强调,辅导员队伍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她建议,辅导员在深耕实践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将工作中形成的有效探索与思考进行系统梳理,升华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案例、工作方法乃至学术论文,实现从“实践家”到“研究与实践并重”的专家型学生工作者的跨越。同时,她指出,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与服务。

钱婷婷结合学院学生工作团队经验,提出了“专项聚焦”与“精准思政”两大关键词。她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基础带班工作的同时,要追求在专项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并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径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成效的同步提升。面对当前辅导员管理学生数量较多的现实挑战,她提出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赋能,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有效破解事务性工作繁杂与工作创新之间的平衡难题,推动学生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赵蕾用“成体系、有深度、善创新”概括了其听取汇报后的感受。她指出,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系统完善,年龄结构与专业层次科学合理,形成了与学生需求高度契合的梯队力量。她分享了关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深刻见解,辅导员工作不仅是回应学生诉求,更重要的是将育人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碎片化事务中,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最后,她提议加强跨院系交流合作,通过共同探讨共性课题,实现育人成效与队伍建设的双向提升,让日常工作焕发更深远的育人价值。

王文胜在点评中表示,此次答辩会内容充实、组织有序,展现出辅导员队伍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值得深入学习。他强调,一是要提升总结展示能力。辅导员需做到“理念新、特色明、内容实”,在展示中既要体现工作创新性,又要突出可操作性。二是要强化成果培育意识。辅导员的职业成长必须与育人成果同步发展,鼓励大家将实践积累转化为高层次成果。
立足新起点,续写新篇章

最后,丁明强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各位评审专家的悉心指导和智慧点拨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全体辅导员的辛勤付出与精彩展示给予肯定。他要求,全体辅导员要认真消化吸收专家们的宝贵建议,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他勉励大家以此次答辩会为新的起点,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不辍,砥砺前行,共同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更加精彩的育人篇章。

本次优秀辅导员评选答辩会,既是对过往育人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标志着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迈出坚实一步,为学院“第四支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明确了新方向。学院将持续依托这一平台,锤炼学工队伍能力,深化育人模式创新,使其成为促进团队成长与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源|经济管理学院
文、图|丁继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