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语专业教工党支部与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联合党建活动。本次活动以“党建+课程思政:外语课堂中的法治精神与家国情怀”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外语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活动伊始,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栾军致辞。他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特别是结合政法院校特色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他指出,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环节,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教师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法治文明。

随后,外语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陆月华老师和华政第二教工党支部书记范鹏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支部的基本情况、建设成果与特色工作。分享中,既有对常规党建工作的扎实总结,也不乏对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外语专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创新思考,展现了基层党支部强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在核心的经验分享环节,华东政法大学的李玉等三位老师先后作了精彩发言。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外语课程的课文讲解、文化对比、主题讨论等环节中,巧妙自然地嵌入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教育。例如,在讲解法律英语文本时,不仅解析语言点,更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法治理念与中国实践的对照与启示;在探讨外国文学文化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这些鲜活的案例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
自由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双方党员教师围绕“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以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润物细无声”。
最后,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周怡作总结致辞。她衷心感谢华政外院的精心组织和无私分享,并表示此次联合党建活动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不仅加深了两院之间的友谊,更拓宽了“党建+业务”融合的思路。她希望未来双方能继续保持密切交流,携手共进,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结出更多硕果,共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研讨结束后,部分教师参观了华东政法大学校史馆。透过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生动的讲解,大家深切感受到了该校深厚的法学底蕴与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激发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服务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联合党建活动,以“党建+”模式为牵引,聚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问题,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促双融。它不仅为双方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更坚定了大家在外语课堂上播撒法治种子、厚植家国情怀的信心与决心,为新征程上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源丨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