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11月25日在主教119C,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首批成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阿斯卡尔江·司迪克老师担任主讲,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阿依努尔老师及全体预科班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阿斯卡尔江老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为主题,从理论维度、实践路径和时代要求三个层面展开了系统讲解。他首先以闽宁模式这一东西部协作的成功典范为切入点,通过翔实的案例和生动的影像资料,展现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阿斯卡尔江老师重点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历史纵深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基本国情,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二是通过展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显著成就,生动呈现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五个认同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从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强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具体阐述了高校学生在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中的责任与担当。
阿斯卡尔江老师特别指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进理解、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讲座最后,班主任阿依努尔老师进行了总结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同学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更要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她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并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从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点滴做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让团结友爱成为班级最美的风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在现场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理念,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为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未来,学院将继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活动载体,通过理论研学、实践考察、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政治坚定、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阿依努尔
图|马夏徽、美丽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