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

发布者:王婉妮发布时间:2023-10-31浏览次数:1209


附件1



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


授权学科

名称:新闻与传播

代码:055200



20221231

编 写 说 明

一、编写本报告是自我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自我评估全过程。

二、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尽可能图文并茂。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三、本报告的各项内容统计时间为2022.1.1-2022.12.31

四、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内容应区分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和兼职导师(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统计或填写)。

五、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统计或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六、本提纲为建议提纲,仅供参考,各学位点可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结合学位点实际情况编写,鼓励编写体现学科特色的报告。

一、总体概况

(一)三全育人思路与举措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服务于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党建质量的提升,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创新思政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以环境营造为基础,课程思政改革为抓手,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契机,全方位全过程体现融合育人的理念。

学校出台了《上海政法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课程育人、加强科研育人,推动实践育人,推进文化育人,推动网络育人,促进心理育人,强化管理育人,深化服务育人,推进资助育人,优化组织育人。

  1. 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

为了提升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专业素养,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学位点制订了导师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激励机制,加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力度;在研究生开题、答辩等环节加强学术不端与学术道德教育,导师轮流讲解自身学术成长经验;全部导师均能定期与学生交流谈心,在关心学术成长的同时,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 奖助金资助情况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建成完善的奖、助、勤、贷、减全方位奖助体系,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为在读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切实的经济保障。主要奖助制度有:

通过奖助学金制度资助研究生。通过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的奖励,引导研究生重视学术训练。大力提高学业奖学金的比例。提高学业奖学金的比例、种类,扩大受益面,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到85%。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绿色通道”。学院对经济困难研究生开通了资助的“绿色通道”。助学金资助标准为 600//人,发放10个月。

  1. 管理服务情况

上海纪录片学院目前有分管研究生工作的专职副院长1名,配有研究生秘书1名和研究生辅导员2名。副院长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研究生秘书的工作职责涵盖了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学籍、就业等方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主要职责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1. 校园文化建设与权益保障方面

除新生入学的心理测试外,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测试,做好相关排摸工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建设的相关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大赛等。充分保障研究生在学业、科研、奖助、社区心理、征兵等各方面的权益。在校研究生满意度较高。

  1. 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

学位点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意识,约束导师滥用职权的行为,确保在读研究生应有的监督权、申诉权和选择权等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了相关领域的“零事故”和“零投诉”。

(二)思政教育方案

1. 课程思政教育方面

2022年,学位点大力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邢虹文教授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赵微副教授的“新媒体新闻研究与应用”课程教学团队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公共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多个专业课程项目立项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品牌项目,率先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课堂深化,逐步形成全面普及、思政教育效果突出、育人质量凸显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

1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纪录片导演》——思政与专业融合教育实践路径

邢虹文

2022年度

《新媒体新闻研究与应用》

吴圆圆

2022年度


2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培育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程金福

2022年度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

党支部不断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扎实开展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部设立支委会,由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群工委员组成,支委会成员除一名教师党员外,其余由学生党员组成,在支委会领头下,带领支部其他党员进行多形式的党课学习、召开组织生活、党员大会及支委会,推进支部组织工作发展。支部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3. 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消除不端行为,学校专门成立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担任。通过《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与纪律处分条例》遏制学术失范行为。结合《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与管理办法》利用思政课程课堂的教育内容和风气,对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积极的利用各类正反面案例和学术名人故事开展教育。此外,利用导师开展模范教育,结合师德师风报告会、学术活动月等形式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

(三)本校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1. 培养定位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的信念,较系统掌握和运用本学科本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顺应全球化和新闻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历史潮流,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新一代研究型人才。培养能独立从事新闻传播采编实务、编辑出版、广电制作以及新媒体相关业务等高层次实务人才,培养中高级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人才和媒体管理人才。

2. 培养目标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本学位点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技能熟练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具体要求为: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的信念。

-较系统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新闻传播工作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工作。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专业资料、文献,与海外同行进行交流。

(四)学位授权点建设基础与建设方向

1.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基础

为培养新闻传播实践型人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初步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影视创作、制作中心和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实验中心,大型设备达到500台(套),拥有航拍设备、航拍训练设备等10多台,8架无人机以及最新的摄影摄像设备和后期制作设备等,总投入1500余万元。

2.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方向

在办学中,本学位点持续保持了对国际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动向的关注,保持了与国内外新闻传播业界的紧密联系。立足高起点、高投入,确立了“专业化、国际化”的办学宗旨,定位于培养适应全球化新媒体技术挑战、具有开阔的跨学科知识视野、扎实的理论根底与实践技能的优秀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始终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趋势,勇于理论创新。在新闻传播理论方向上积极探索范式重构,注重对媒介实践、媒介与空间、媒介与日常生活的研究,与西方传播研究前沿转向形成呼应。高度重视跨学科的知识与资源整合,法制新闻报道研究充分利用政法院校法学学科优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交叉复合领域;影像传播研究深入发掘本专业不同学科间的对话资源,形成了媒介学、艺术学、电影学的优势互补。

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概况

上海纪录片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各主修方向均由学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双导师”培养机制。校内导师为正、副教授,校外导师为新闻媒体、文化传媒等实务部门专家。学位点已建立一支基础厚实、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师资队伍。戴元光教授为学科总带头人。骨干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新闻传播院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爱岗敬业。

1.导师队伍的选聘、考核情况

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导师选聘标准,从师德表现、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全方位考察和选聘导师。在学生分配中,严格实行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制。通过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规范;通过教学后评价制度,监控研究生培养过程,督促教师将日常工作集中到人才培养环节中来,完善教学质量提升综合体系的建设。

2. 师资结构

3 专业导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

36-40

41-45

46-50

51-55

56-60

61

博士学位教师

正高级

6


1


2

2


1

5

副高级

11


5

5

1




11

中级

2


1

1





2

其他

1







1


总计

20


7

6

3

2


2

18

4 校外导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行业背景

人数合计

40

41-50

51-60

61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硕士

博士

中级

高级

电视媒体

5


1

3

1

3


1

4

网络媒体

2


2





1

1

传媒公司










报业集团

3


3



2

1

1

2

社科院

1


1




1


1

传媒公司

4


4




2

3

1

(二)培养导师情况

1. 导师科研能力培养

本学位授权点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理论与研究水平,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及实践经验,鼓励从中发现和提炼研究课题,展开相应的科研活动,并获得了多项学术科研成果。

2. 导师参与培训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推进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及新上岗导师的培训工作。20223名教师参与上海政法学院新聘导师培训;此外,导师、专任教师每年都能参加相关学科方向的研讨会、学术沙龙等。

(三)师德师风建设

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办法》《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导师的指导过程,为本学位授予点的师德师风建设,为学位点教师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良好,全体导师做到了:每学期对学生进行5次以上的集中指导,每月对学生进行不少于 2 次的个别指导。

导师责任落实情况。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精神,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方面的作用与成效。全体导师以德立学,言传身教,认真履行了研究生的政治方向、组织纪律、学术诚信、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以及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等具体培养环节的全过程中,实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零问题”与“零事故”。

三、招生、培养与课程设计

(一)招生选拔

2022年,我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共招生25人(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及留学研究生),其中计划招生25人,实际招生25人。普通生源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00%

(二)培养方案

本专业学制为全日制2年,在学制内未完成学业的,最长可延长至4年。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名导师应当是具有副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媒体从业人员,或在新闻与传播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拥有新闻与传播领域职业资格证书的媒体从业人员。

(三)课程设置

5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学院

公共

必修课

6

M002205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0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M221309002*1

研究生英语1

2

30

1

考试

语言文化学院

M221309002*2

研究生英语2

2

30

2

考试

语言文化学院

学科

基础课

12

MXZ1117401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30

1

考查

上海纪录片学院

MXZ1117402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

3

45

1

考查

MXZ1117404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2

30

4

考查

MXZ1117403

新闻传播政策法律与伦理

3

45

4

考查

MXZ1227418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30

4

考查

专业

必修课

4

MXZ1117405

新媒体新闻研究与应用

4

60

1

考查

专业

选修课

8

MXZ1117506

电视节目制作

4

60

4

考查

MXZ1117507

纪录片导演

3

45

2

考查

MXZ1117508

影视理论与批评

3

45

4

考查

M541117517

法制新闻报道

3

45

2

考查

M541117518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

2

30

4

考查

M541227520

当代媒体新闻采写报道研究

2

30

2

考查

M541227521

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管理

2

30

4

考查

M541117523

电视摄像

4

60

2

考查

M541117524

电视新闻采编

4

60

2

考查

M541117525

纪录片的类型与叙事

3

45

2

考查

M541117526

电视新闻与纪实作品研究

3

45

2

考查

M541117527

法制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

3

45

4

考查

M541117529

纪录片创作工作坊

3

45

4

考查

M541117528

电视采访

3

45

2

考查

MXZ1117509

上合组织国家文化研究

2

30

2

考查

M541117731

全媒体前沿

2

30

2

考查

M541117732

策略传播前沿

2

30

4

考查

M541227750

融媒体新闻采写

3

45

2

考查

补修

课程

根据导师的培养需要进行设置,非必须课程



必修

环节


M541227751

学术讲座

2

30

不限

考查


M541227752

专业实践

4

60

不限

考查


M541227753

科研训练

2

30

不限

考查


(四)教材建设

本学位点鼓励教师申请与教学相关的课题、项目、编写教材、进行影像资料库建设,并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2022年,吴圆圆博士主编的《新视频节目创作教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余还有马婷副教授参编了3部实践类教材:《摄影艺术研究》《艺术设计与色彩美学》《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要求

本学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上海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为依据,确定“新闻与传播硕士论文选题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新闻传播中的理论与事件的能力”,强调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论文字数一般在2万字以上。

修完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完成专业实践后,提交毕业作品(含阐释)或毕业论文,由所在学科对毕业作品(作品阐释)或毕业论文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由学科组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核准,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硕士学位时,至少在报刊或广播或电视或网络媒体(自媒体除外)上公开发表新闻类或纪实类作品一篇;或者至少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四、制度建设与基础设施

(一)学位授权点的制度建设情况

我校全力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建设。本学位点严格按照上述规章制度,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1. 导师聘任。

在导师任职方面,本学位点认真执行了《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审查导师任职资格、规范导师遴选和增补程序,增补了陈婷、李暄等多位研究生导师。

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本学位点严格执行了《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选课、排课及课程管理流程;并根据《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细则》等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考试考核、教学质量监管等一系列工作,加强教学工作考核和课程考试的管理,保障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的质量;执行《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创新创业学分转换认定暂行办法》,以学分转换认定的形式鼓励在读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3. 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与纪律处分条例》,运行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和处罚机制,对抄袭剽窃,假冒伪劣,弄虚作假等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并给予相关处罚。

奖学金评审制度。为激发研究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本学位点制定《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完善了学生的奖学金评审制度。

4. 教学督导。

本学位点进一步完善科学全面的教学督导制度,改善督导人员结构,增强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力度与频次。本学位点组建了教学督导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校内教授和校外兼职导师作为督导小组成员,明确督导工作职责。

5.分流淘汰。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分流淘汰制度,确保了培养工作有序进行。研究生处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发出学业预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修满学分的,予以退学。

6.学位授予。

本学位授予点严格执行《上海政法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上海政法学院硕士学位管理工作细则》《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规定》《上海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上海政法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工作。

7.其它措施。

另外,我校每年会根据需要修订规章制度,并将现行所有规章制度汇编进《研究生手册》,发放给每位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在研究生处官网开辟“规章制度”专栏,方便师生查阅;在新生教育阶段组织学生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和测试,确保研究生对规章制度的知情率为100%

2019年招收第一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本学位授予点严格执行上述培养方案和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和培养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 实践教学基地

本学位点持续推进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验室建设,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总面积已达13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60万元,拥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实验室、演播厅等多个先进的实践教学场所,其中“新闻传播综合实验中心”是我校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

2. 联合培养基地

本学位点为实践型人才培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已建成十一个国内实训基地。2022 年,继续建设由澎湃新闻网和上海纪录片学院联合申报的上海纪录片产业学院入选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培养“纪实+”特色人才。通过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传媒实践人才培养。

6 专业实践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合作单位

设立时间

1

丝绸之路纪录片创作与培训基地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2015

2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云堡

实训基地

上海云堡众创空间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016

3

上海全纪实频道实习基地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2017

4

甘南广播电视台

甘南广播电视台

2018

5

张掖市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张掖市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2018

6

金昌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金昌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2018

7

东北实训与拍摄基地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9

8

澎湃新闻实训基地

澎湃新闻网

2019

9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2022

(三)实训设施及实训岗位情况

1. 实训设施

7 新闻与传播硕士点教研资源配置情况

教学科研设施

教学用房面积(M2

97673.88

实验室面积(M2

1160.00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1160.00

1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台)

15

图书资料

中文藏书

(万册)

外文藏书

(万册)

长期订阅国内期刊(种)

长期订阅国

外期刊(种)

电子期刊

读物 (种)

近三年购置

图书总经费

93.2

14

1187

98

6540

300

2. 实训岗位

学位点依托学院推进建设的上海纪录片产业学院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为学生接触产业一线搭建了新的实训岗位。产业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澎湃新闻网、上海教育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青浦区委宣传部等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并展开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联合授课等方面的创新尝试。媒体机构提供实训岗位,学生在上海电视台、澎湃新闻进行实训锻炼。

(四)学习及生活条件

学校目前拥有青浦(松江)和普陀两个校区,其中松江校区为原青浦校区扩展而来,是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主要教学区,也是“十四五”学校基本建设的主要区域。根据2019年高基报表统计数据,上海政法学院目前拥有土地面积627610平方米。现有校舍总面积中,教学及辅助用房69883平方米、办公用房27344平方米、生活配套用房121685平方米、后勤辅助用房9402平方米。目前,青浦(松江)校区作为主校区基本成型,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被誉为“佘山北麓的花园学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五、培养效果

(一)成果产出

本学科点导师在科研工作中,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都能参与导师的1-2项课题,或独立承担导师课题项目下的子课题研究。其中:研究生吴方璐、陈思明参与孙健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民国报刊的客观性观念研究》(16YJC860016),目前项目已结项;研究生赵振宇、周汇坤参与李暄讲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媒介技术理论视野下民国广播研究及其史料库建设》(20CXW009,在研)。学生拍摄的视频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平台播出,并斩获奖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1.学生论文发表

经过历年积累,学生发表、录用论文情况如下。

8 学生参加学术征文和论文竞赛情况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发表论文及获得奖项

王淋淋

邢虹文

上海市第十五届“都市文化”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二等奖

汪紫荆

邢虹文

上海市第十五届“都市文化”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三等奖

肖瑞娜

张润洋

程金福

论文《新闻史教育何以“一流”?兼及新闻史之智慧教育评价理论》被2022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一流新闻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录用

李依函、 魏珊珊

程金福

论文《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传播策略》入选第五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

黄雷鸣

刘省平

在《人文天下》发表论文《数字游戏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王者荣耀>为例》

张俊艳

常立霓

在《科技传播》发表论文《法治纪录片栏目<天网>的叙事策略探析》

在《新闻研究导刊》发表《论微信朋友圈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传播表征》

在《新闻研究导刊》发表《纪录片创作包含的三个维度》

阮雯洁

沈海波


在《视界观》发表论文《现代电影剪辑中的无缝剪辑技术运用》

邹敏

吕丹

徐红

《上海艺术评论》发表论文《在纪实与诗意间游走——论贾樟柯纪录片的艺术追求》

郭玉洁

戴楠

在《百年变局 华文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发表论文《新冠疫情背景下欧洲华媒的担当与作为——基于法国〈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的报道框架分析》

郭玉洁

王淼

戴楠

ICBDSS 2022(第三届大数据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Pandemic-Related Media Coverage in Overseas Chinese Media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oushi 1983"

2.学生实践成果

9 学生在媒体发布的各类新闻作品情况

序号

姓名

内容

作品类型

1

张俊艳 雨辰 徐洁

电信诈骗普法短视频登上《今日说法》和央视频

视频

2

张俊艳

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零碳地平线》上海纪实频道播出

视频

3

黄晓荣

2020上海市大学生红色文化旅游节自拍及攻略设计

大赛优胜奖

视频

4

吕丹 邹敏 潘一统

校园普法短视频《拒毒》登上《今日说法》和央视频

视频

5

吕丹

影片《地铁里的红色印记》2021年上海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专项项目“新青年记录——红色文化寻声逐影”

三等奖

视频

6

施科

拍摄校园禁毒宣传短片,在今日说法和

中国禁毒在线平台播出

视频

7

郑肇桦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疫情中的

大学毕业生:封控中求职,有人打算继续深造》

视频

8

郑肇桦

青春上海”微博及B站、“警民直通车-上海”、

上海长安网”等平台发表原创普法短视频《普法之名》

视频

9

郭玉洁

青春上海”微博及B站、“警民直通车-上海”、

上海长安网”等平台发表原创普法短视频《普法之名》

视频

10

郭玉洁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

《温情守“沪”37天,江苏省援沪医疗队离沪返程》

视频

11

赵越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

《五岁男孩当小志愿者,妈妈:想让他学会帮助他人》

视频

12

赵越

在公众号青年不NG上发表原创视频《初入职场的我们》

视频

13

王淼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

《小女孩突发疾病,紧急送医、紧急手术,感谢他们!》

视频

14

肖瑞娜

拍摄校园禁毒宣传短片,在今日说法和

中国禁毒在线平台播出

视频

15

史鑫

澎湃新闻发表《上海静安公园的流浪猫们,

收到了暖心投喂》

视频

16

赵珊珊

《今日说法》公众号发表署名文章、视频共计16篇,央视频、微博等平台转发视频,其中剧普法视频

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

视频

17

赵珊珊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外籍志愿者地娜的

抗疫日记:邻里给我力量与温暖》

视频

18

罗纯洁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咖啡豆烘焙厂复工:开业半月遇疫情,等待更多订单》

视频

19

陈思

在澎湃新闻APP发表短视频新闻《疫情中的

大学毕业生:封控中求职,有人打算继续深造》

视频

20

陈思

在公众号青年不NG上发表普法视频《青春精彩,急...不可贷》

视频

21

张润洋

在今日头条上发布视频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普法先行】

视频

22

张润洋

在公众号青年不NG上发表原创视频《初入职场的我们》

视频

23

潘裕霞

原创禁毒微电影《毒白》发布于“中国禁毒在线”“CCTV今日说法”官方微博账号

视频

24

潘裕霞

澎湃新闻【上海战疫微记录】专题短片《上海高三生隔离中备考:做饭是放松,想考华东政法》,

视频获首页推荐

视频

25

汪歆宇

原创禁毒微电影《毒白》,发布于“中国禁毒在线”“CCTV今日说法”官方微博账号

视频

26

汪歆宇

澎湃新闻【上海战疫微记录】专题短片《封校两个月,她在宿舍为同学开了间爱心“咖啡小铺”》

视频

27

吴亚杰

澎湃新闻【上海战疫微记录】专题短片《疫后高考 | 上海高三游泳特长生: 陆上训 练不能停, 听相声解压》转至微博进行推送

视频

28

吴亚杰

澎湃新闻【上海战疫微记录】专题短片 《上海战疫 | 疫情中的大学毕业生: 封控中求职, 有人打算继续深造》

视频

29

吴亚杰

在公众号青年不NG上发表原创视频《初入职场的我们》

视频

30

王淋淋

原创普法短视频《普法之名》发表于“青春上海”微博、B站、“警民直通车-上海”、“上海长安网”等平台

视频

31

高玮璟

CCTV-《今日说法》公众号发表推文《半路“杀出”辆小白车?想踏实开个车好难……》

文章

32

高玮璟

CCTV-《今日说法》公众号发表推文《厉害了!

一个签字值1000元,现在钱都这么好挣了?》

文章

33

李雨茜

太行日报公众号发布推文《身边的榜样 | 身边的榜样 | 黄凯:有困难了大家帮一把,再大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文章

34

李雨茜

太行日报公众号发布推文《身边的榜样 |

毕腊英:一瓢一勺舀出爱,30年资助贫困生上千人》

文章

35

李雨茜

太行日报公众号发布推文《身边的榜样 |

栗红连:我会把善事坚持做下去,一直到做不动为止》

文章

36

卢扬

美通社发布新闻稿《UP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柏特利荣获“苏州之友荣誉奖”》

文章

37

张润洋

通讯类网址仲夏端午,粽香情浓——传承端午文化

文章

(二)学生评价

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在202157月以及202257月先后两次开展了“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学生对于自身对就读体验进行了主观评价。本学位点学生对考研动机、课程质量、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学生与导师的交流频率也保持在每周一次至两次左右。学生对于导师和辅导员的满意度较高。

(三)就业及获奖

1. 学生就业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生在高等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等单位实现了就业。学院的办学实力在国内同层次、同类型的传媒院校中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培养了一大批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具有传媒底蕴和国际视野,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学生竞赛获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以及校内外各类竞赛,截至2022年,获奖28人次,具体情况如下表:

10 学生近年来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姓名

所获奖项

1

张俊艳

全国第一届苏东坡诗词大赛铜奖

2

张俊艳

诗歌入围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并成功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二卷一书,为《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聘为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

3

张俊艳

诗歌《蝶恋花》在首届“刺梨花杯”凉都布依诗歌大赛中获优秀奖

4

张俊艳

荣获2021年上海政法学院“锦年奖”社会实践之星

5

高玮璟 胡逸乔 任爽爽 黄晓荣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二等奖

6

黄晓荣

2020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自拍与攻略设计大赛优胜奖(攻略设计类)

7

卢扬

2020上海市大学生红色文化旅游节自拍及攻略设计大赛入围奖

8

高玮璟

2022届上海政法学院优秀毕业生

9

高玮璟 胡逸乔 任爽爽 黄晓荣

2021年上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

10

王倩茹

2020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红色经典自拍及攻略设计大赛优秀奖(红色经典攻略设计类)

11

郭玉洁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

12

赵越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

13

赵越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乒乓球混双比赛三等奖

14

吴亚杰

2021年上海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专项项目“新青年——红色文化寻声逐影”展映活动优胜奖

15

王淋淋

2021年上海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专项项目“新青年——红色文化寻声逐影”展映活动优胜奖

16

郭洁

《智能“菊”击手》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奖

17

管梦瑶

罗纯洁

庄文健

2021年“争做校园好网民,凝聚网络正能量,青春献礼二十大”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一等奖

18

施科

2021年“争做校园好网民,凝聚网络正能量,青春献礼二十大”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

19

施科

吴亚杰

潘裕霞

2021年“争做校园好网民,凝聚网络正能量,青春献礼二十大”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

20

管梦瑶

2021年“争做校园好网民,凝聚网络正能量,青春献礼二十大”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

21

郭洁

上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音频类)二等奖

22

高玮璟 胡逸乔

任爽爽 黄晓荣

阳辰佳

上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其他类)一等奖

23

宋嘉豪

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

24

黄晓荣

上海市大学生红色文化旅游节自拍及攻略设计大赛 优胜奖

25

吕丹

2021年上海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专项项目“新青年记录——红色文化寻声逐影”《地铁里的红色印记》三等奖

26

万星月

游戏化学习融合创新工作坊优秀作品《领养一粒种子》团体奖

27

陈雯丽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二等奖

28

黄雷鸣

上海政法学院录取通知书设计大赛二等奖

六、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存在问题

着眼于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着眼于社会需求的新特点,着眼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界的竞争环境,我们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发展尚存在如下问题。

1.学科发展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的建设努力还有待加强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公共传播、商业传播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兴起,我们需要再原有学科建设的基础和特色基础上应时而变、顺势而为。但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术惯性的牵绊、学术骨干不足等都对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定的束缚。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既需要回应新传播技术提出的深刻挑战,又要坚持夯实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研究,结合科学性和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

2. 应用能力培养和产教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应该面向人文社会科学“实践转向”,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与行业职业变革相衔接,培养学生聚焦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鲜活的历史场景和理论交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注重应用型、国际化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业实践为依托,对于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重点所在,目前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需更为紧密,双导师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融合学界、业界、政府、媒体力量,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

p3.学术方向和梯队建设尚待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有待突破

学院目前的中青年教师素质好、基础牢、潜力大,但由于教学工作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进步和学术成果形成。在学术方向的凝练上还有不足,学术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科研平台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也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目前,学院在校级以上的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研究机构等建设上尚待突破。

(二)发展思路

1. 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继续拓展国外合作院校的类别、数量以及合作办学的形式,提升合作项目以及外籍教师的数量,从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实验教学、专业作品制作、学术讲座、学术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增强与国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力度及深度,创新外籍教师、客座教授的聘任、引入机制,提升学员国际化办学水平,掌握最新传播技术和新闻传播理念。

2. 完善双导师制,加强产教融合

加强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深度参与。继续拓展“双导师制”的外延:鼓励校内外导师合作开设专业研修课程;提高校外导师在硕士教指委成员中的比例,积极发掘校外导师在培养方案研制初期及教学监督过程中的作用;丰富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途径:从短期课程、实习指导、讲座、论文答辩等,拓展到作品制作、双创项目申报等专业实践活动。

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导向,完善教师挂职制度保障,激励教师持续提升自身产教结合能力的积极性,增加教师挂职学习机会及岗位类别,拓展实训基地类别及数量,促使我院硕士研究的实践实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升。

3. 加强高水平教研团队建设

进一步提炼本学院目前教学、教研、科研特色及特长,优化相应团队定位及特色,围绕特色及优势课程、成效显著的教研教改项目、成果丰富的研究方向及项目持续打造高水平教学、教研及科研团队,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成果丰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保证各类团队建设、成果产出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