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与就业指导工作,明确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毕业论文高质量完成与学生高质量就业,10月21日,上海纪录片学院组织召开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及就业工作指导会,院长郭炜华、副院长邢虹文、学工负责人朱慧博、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20余人和全国各地205名2026届本科生共同在线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毕业论文工作部署与就业求职指导两大主题展开,旨在实现学院“论文与就业协同推进、学业与职业无缝衔接”的育人目标。

郭炜华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毕业论文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无论是考研、考公、就业还是创业,都应确保论文内容与个人职业目标一致。他指出,简历是学生职业发展的“敲门砖”,建议学生运用STAR原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完善简历,并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优化。此外,他还提醒同学们重点关注将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把握政策带来的新岗位新机遇,发挥政法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
邢虹文就毕业论文的具体安排作出部署。她指出,学院将结合同学简历定位,设计形成选题库供同学们参考选择,导师分配由各教研室负责协调,同时明确于2026年3月24日开展预答辩,各同学要抓住前期准备、中期撰写、后期评定各阶段的重要节点,合理安排进度,确保论文撰写与修改工作有序推进。

朱慧博从就业指导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学院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应对措施,并对毕业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等方面做出具体指导,建议同学们要动态调整职业规划,及时进行中期复盘,确保求职过程与论文撰写两不误。毕业班辅导员邢文馨、杨鸿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就业工作节奏、就业资源应用、就业政策解读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会后,各专业分教研室组织了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辅导,学生按专业进入相应腾讯会议室,与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论文选题与写作方向。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上海纪录片学院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与就业工作的全面启动,明确了毕业就业工作的重点方向,凝聚了师生团队互助互信的共识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过程管理,压实各方责任,以更精准、更细致的服务,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实现个人发展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提升。
源|上海纪录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