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水稻从田间到粮仓的全过程吗?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各民族同学用一场田间劳动找到了答案!11月9日的新源村稻浪翻滚,大家挽起袖子体验稻穗收割的新奇,围坐聆听脱粒晒秋的技巧,最后捧着沉甸甸的成果分享喜悦。这场劳动教育,让“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亲手收获的深刻感悟。

活动伊始,同学们来到金灿灿的稻田边,在曹得牛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开启了稻穗收割初体验。大家手持镰刀,小心翼翼地弯腰割稻,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眼神中满是认真。在相互协作中,一片片稻穗被整齐割下,田间回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随后,脱粒晒秋课堂热闹开讲。杨小燕主任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脱粒的原理和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传统脱粒工具。同学们纷纷上前尝试,将收割好的稻穗放入脱粒机,看着金黄的稻谷从机器中滚落,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之后,大家又一起将脱好的稻谷均匀摊开晾晒,学习稻谷储存的基本常识,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活动最后,迎来了丰收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将自己收割的稻谷做成花束,分享劳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仅学会了收割水稻的技能,更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
此次劳动教育活动将课堂搬到田间,让各民族同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未来,工作室还将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
文、图|王宇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