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于汇知楼107会议室成功举办2025级法学(涉外卓越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创新创业(校外实务)导师聘任大会暨第四次实务导师论坛。教务处副处长陈风光、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副院长曹阳、涉外律师教研室主任商建刚、新聘任的创新创业(校外实务)导师、辅导员王娟以及经济法25051班全体同学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王娟主持。

(全体合影留念)

首先,教务处副处长陈风光发表讲话。他简要介绍了上海政法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校每年为该项目投入逾百万元的经费,充分彰显了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他还对涉外律师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认为在校外导师的协助下,本专业创新创业项目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阐释了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必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汲取导师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这番讲话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热情,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副院长曹阳为大会致辞。他强调学校在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与社会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促进其成长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他进一步提出,学生应重视提升实践经验和拓展能力,同时应持续保持对师长的感激之情。他深情地将学生托付给在座的各位导师,并嘱咐导师们应以“自己的孩子”般的心态去关心和引导学生,同时鼓励师生之间加强沟通,深化联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教育环境。他的致辞充满了对学子们的深切期望。

随后,辅导员王娟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逐一公布了各位导师与学生的配对信息,导师与学生正式认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曹阳向各位导师颁发聘任证书,并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学生代表朱奇嘉在发言中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发展平台。他表示校外实务导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结合理论与实践,并对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号召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不负学校和导师的期望。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韩惠虓律师作为导师代表讲话,他深情寄语在场的法学生们,必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他强调了坚持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们要捍卫法律的尊严,鼓励同学们积极向上,努力成为有为之人。此外,他表达了对师生未来携手共进、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

聘任仪式后,第四次实务导师论坛正式开始。上海奇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䅞瀚发表了主旨演讲。他首先结合个人在创新与创业领域的经历,向同学们阐述了创业的本质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并强调了选择正确方向、培养观察力、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其后,进一步从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拥有AI与缺乏AI截然不同”的观点,并倡导同学们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巧妙利用AI技术以增强自身的各项能力。他援引历史上不同时期青年改变世界的案例,强调了“世界属于年轻人”的理念,并激励同学们勇于尝试、把握机遇,积极投身于创新与创业的浪潮中。

最后,涉外律师教研室主任商建刚进行总结发言。他对本次会议的聘任环节和论坛进行了简洁概括,并再次对校外实务导师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同时对学生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实务能力提升寄予更高期望。他强调学校对此次创新创业(校外实务)导师聘任活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

以本次大会为起点,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涉外律师教研室首次为法学(涉外卓越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全体学生配备了创新创业(校外实务)导师。此举不仅贯彻了学校“分级分类”本科生导师制度和2025级涉外卓越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而且代表了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并为学生构建与校外实务相连接的平台。
会后,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与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达成签约“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意向。本次活动也是经济法学院深入开展“五个一”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下一步经济法学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与更多实务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
文|杨博森、张丽萍
图|杨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