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委员会会议纪要 (2019——10)

发布者:马叶俊发布时间:2019-11-27浏览次数:21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研讨会

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上午9:00,语言文化学院2019年党总支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研讨学习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105召开。党总支书记姚善英、党总支副书记周欣、党总支委员李洋,全体学生党员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姚善英主持,主讲人为李洋。

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揣青春梦想,助力“一带一路”。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具体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为基本遵循。

主要内容如下:

一、主讲人李洋发言

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强调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就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际遇和机缘、责任与光荣。

我作为一名学生支部书记,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名学生专职辅导员,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初心,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立足自我工作岗位,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四个合格”党员,“四有”好教师,知行合一、率先垂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引领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最后,我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的一句讲话作结,那就是“春种秋收,天道酬勤”。

二、周欣主题发言

我校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依托政法系统的行业优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层次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学校在坚持国际化办学,大力加强教育的国际化,作为我们上政的一份子,我们应该致力于学校的中心建设,围绕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处走,要以身作则把主题教育深深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中,发挥自身的模范先锋作用。

三、学生支部党员积极讨论

关于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相关的精神以及思想做个简单的导读:

二〇一三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正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这一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要实现的最高目标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料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四、姚善英总结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变革步伐加快。自2015年起,为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全国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或课程,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小语种热”,我们的俄语专业也应运而生,于2015年9月首届招生。2018年9月和2019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等三部委先后两次召开专项会议,要求在22所试点高校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通过试行在非外语专业开设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课程,培养“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写作)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我院的英语、俄语专业除了开设第二外语,还开设法律英语、法律翻译等与法学相关课程,体现外语+法律的特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中国在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国际组织人才却严重缺乏外语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全球化战略给语言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给在座的同学提三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要有斗争精神,保持清醒头脑,抵御西方反动势力的渗透和腐蚀。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担当,有作为。二是要有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厚植爱国情怀,拓宽视野格局,践行学院院训:“厚德勤业、中外融通”,成为有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入一体,学好语言服务国家战略,报效祖国。

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

2019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