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策划组织“一带一路”货币文化互鉴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辅导员周占军主持,特别邀请了《世界货币上的中国印记》作者、货币收藏及研究者杜晓建先生,与我校20多名留学生分享“一带一路”国家货币上的中国故事。
活动现场,杜晓建以货币为切入点,围绕着“一带一路”脉络,通过展示自己收藏的钱币,将上面的图案与中国的联系娓娓道来。与会留学生们近距离欣赏着这些钱币,被眼前的近百枚印有“中国印记”的货币深深所吸引。大家一边聆听其中的故事,一边围绕着围绕着货币文化进行交流。比如,当看到俄罗斯国家银行2011年发行的“丝绸之路纪念银币”时,现场的俄罗斯留学生们十分惊喜。他们搜索出多枚俄罗斯纸币图,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泰国留学生爱玲指着本国纪念币说,拉玛大桥是中国的公司1998年承建的工程,是中国与加拿大、瑞士、英国和泰国多家公司合作的成果。沙特阿拉伯的留学生塞德拿着2016版10里亚尔的纸币,详细地解说着纸币上印着的沙特阿拉伯首都“2030愿景”宏伟蓝图,其中就有许多中国新质生产力助力项目的智慧城市建设。他热情地邀请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沙特阿拉伯走一走,看一看。杜晓建真情地告诉各国青年留学生: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通过本次货币文化互鉴交流活动,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接下来,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将持续发力,依托学校上合基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资源,打造兼具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特色的品牌活动,切实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源|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文|周占军
图|张雪薇 李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