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在贺信中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
贺信为开展好我校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在内的中文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11月22日,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中文教工党支部召开专题座谈会,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重要贺信精神,研讨如何进一步促进语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党支部教工党员以及学院领导张军、魏洲阳、夏甘霖、党总支委员常立霓、洪令凯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翁晓玲主持。
党支部书记翁晓玲带领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并结合学习体会回顾总结了语院中文各专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困难。通过学习交流,与会教师深受鼓舞并感到无比自豪。大家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文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要贺信精神具有深远意义,也将产生现实影响。作为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要深入领会精神并贯彻落实到教学科研之中,增强文化自信、语言自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高质量发展中文学科专业,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更好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探索中文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性发展,使中文教育成为促进全球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平台。常立霓老师表示,我们要凝心聚力、借势用力,聚焦我校“中国-上合基地”资源,充分发挥学院的跨学科优势,开辟中文学科新赛道。夏甘霖老师指出,数字人文在外语界已提出十余年,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通中文专业与外语专业研究壁垒,密切合作。魏洲阳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学院的语言优势,走创新特色之路。最后,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贺信精神为遵循,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我校“中国-上合基地”的独有优势和平台,搭建语言互通之桥,加强联通融合,为中文学科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总支书记张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次党支部开展的专题座谈会很有意义,我们就是要以党建引领发展,加强党建与业务建设的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双促发展。通过学习交流,全体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形成合力,守正创新,共谋发展,促进我校中文教育再上新台阶。
源|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