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举办“大数据翻译史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学术讲座

发布者:曹彩霞发布时间:2024-11-28浏览次数:10

11月26日下午,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在明文苑A1-101 举办了建校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语言文化讲坛第三十六讲。本次讲坛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耿强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大数据翻译史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副院长夏甘霖主持,学院教师及翻译硕士全体研究生参与讲座。

耿强教授指出,翻译史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个案研究方式或宏观历史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开展翻译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耿强教授强调,大数据翻译史研究应融合远读、宏观与微观阅读,并巧妙结合机器与人工阅读,同时全面考虑全体数据与个案分析,以多维度推进研究。他介绍了元数据标注、副文本转化为元数据以及数据丢失问题的处理等大数据翻译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举例说明了如何借助深入挖掘与可视化技术,更深入地理解翻译史数据,揭示其内在规律与潜在信息,提升研究质量。

耿强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引发了师生热烈讨论和思考。夏甘霖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与大数据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应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不断拓宽学术视野,致力于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研究视角,也为学院翻译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院将继续坚守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初心,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活动,为师生搭建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

 

|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