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7日,由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主办、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承办的“中华法系创新性发展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暨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市佘山森林宾馆顺利召开。上海市法学会领导莅临年会指导,来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科院、山东省法学会、《法学论坛》编辑部、《理论探索》编辑部、《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和上海政法学院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上海各高校近30位硕博士研究生到场参会。
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魏治勋教授主持,魏治勋教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会议正式开始前,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一分钟,纪念不久前去世的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瑜青教授。随后,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创始会长尤俊意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东方法学》杂志社施伟东主编先后致辞。陈金钊教授对年会组织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本次年会的主题极富时代性与启发性,恰切回应了当前中国法治的发展需要。尤俊意研究员回顾了法理法史研究会的创始过程,并对本次年会的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施伟东副会长在致辞中阐明了本次年会主题的深刻意蕴及其战略意义,指出对“中华法系”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他者视野”,应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界定“中华法系”,中华法系不仅没有死亡,而且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要注重将当前法治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连接起过去、当下与未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次学术年会分为“主题发言”和“论坛研讨”两大环节,紧密围绕“中华法系创新性发展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主题展开,对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涵、进路以及相关方法论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理研讨。
“主题发言”环节由《法学论坛》吴岩副主编、明珠副主编共同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王立民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捷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李桂林教授、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邓少岭副研究员分别以“中华法系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尋找比行事:譾論早期中國‘令’文本的生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四重维度’论”“中国法治的共同体主义基础”“中华法系重生的文明观前提”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内容涉及中华法系的历史文本、治理经验、未来进路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理论基础等重要问题,立意深刻、逻辑清晰、论证精密,极富学理化。
“论坛探讨”环节由《理论探索》杨在平副主编、《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顾理辉主任共同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吕玉赞副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胡洁人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杨知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黄泽敏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孙晓东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王静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陈肇新博士、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汪潇博士分别以“‘法理’概念的认论言说及其批判”“数字治理的悖论: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与纠纷化解”“类案适用与指导性案例裁判理由的撰述”“法律适用需要逻辑吗?”“法治现代化的本土资源思考”“智慧司法的伦理的风险及其应对”“作为当代中国法的‘认知渊源’的‘情理’”“论中国民法典的现代性”为题作论坛发言,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围绕“中华法系的创新发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等核心论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学理论研讨。上海大学法学院李建勇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张西恒副教授、邹彩霞副教授分别对上述学者的发言进行精彩评议,并对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将论坛研讨推向纵深和高潮。
闭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吕玉赞副教授主持,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对本次学术年会做学术总结。他充分肯定本次学术年会选题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与会专家学者学术见解的创新性,强调法理法史研究要史论结合、注重方法、做出特色,他宣布本学术次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魏治勋教授、张西恒副教授、邹彩霞副教授、江晨老师、李露雅博士、汪潇博士、陶亚骏博士全程参加了学术年会,法律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的2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到现场听会学习。(汪潇、许欣雨撰稿;黄清秀、庞振超摄影)
法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