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关地方立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人工智能法学院发布时间:2020-09-25浏览次数:10



2020915日上午,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司法局和上海政法学院主办,上海市法学会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会、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和《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编委会承办的“人工智能相关地方立法” 学术研讨会在市法学会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上海多所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学者以及实务单位的专家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发言和专家发言两个环节,会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立法的统筹推进、分类实施,人工智能立法的可行性及路径,人工智能立法的实施步骤,以及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主题发言环节,9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专长,对人工智能相关地方立法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由韦伯的“自动售货机”比喻引入,在介绍了欧盟、美国等域外人工智能发展和相关立法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未来AI领域的核心责任、个人责任、算法开箱、风险防范等问题。

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娟从人工智能治理及其地方立法思考两个层面展开,提出人工智能治理要遵从底线规制思维、从具体场景中提炼规则、探索综合性研究方案。同时,现阶段上海的人工智能相关立法方向应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和上海亮点。

同济大学法学院蒋晓伟教授从激励、定位、保护、合作和共治等多维度分享了其对人工智能立法的深度思考。例如,地方立法要积极鼓励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上海要参与占领技术高地;法律要及时深入地参与AI技术和产品的定位;相关AI地方立法应与道德、伦理规范紧密结合,并具有国家和全球视野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结合法理背景,围绕人工智能立法研究的基础问题(作用、局限、挑战)、立法框架和立法路径等分享了其客观思考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杨力以人工智能立法的突破点及边界为主题,一方面阐述了应如何协调好安全、共享、开发的关系,以及AI立法与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之间的界分问题;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数据的六大特点和上海人工智能地方立法面临的十大问题。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涛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应当界定为智慧的源头生成和工具应用两个层次;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对象应当以数据为核心,兼顾算法和算力规制;人工智能法律治理应当采取“四梁一柱”的模式,其中“一柱”便是要求人工智能地方立法应当侧重产业发展与风险治理。

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学国教授以人工智能立法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提出人工智能地方立法需求应以促进法为主基调,同时应梳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亟需立法予以规制的漏洞和空白。此外,上海的立法方向可以先从总括性的条款入手,再逐步深入解决具体问题。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彭文华教授针对国内外自动驾驶汽车立法问题,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相关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立法不能采取统一立法模式,而应根据产业领域成熟度和亟需规制领域来确定立法方向,如自动驾驶。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辉以一网通办为入题点探讨地方人工智能立法,就目前“一网统管”背景下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APP使用权限、管理模式、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如何进行改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看法。

在专家发言环节,上海大学刘学尧教授提出在人工智能立法领域要秉持立良法、立善法的思路,同时重视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认为人工智能立法应做到三个聚焦,分别是聚焦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梳理需求,以增强立法针对性;聚焦城市治理;聚焦应用规范和风险责任。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提出人工智能相关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研究团队可以跟进人工智能领域法治建设专门研究;二是针对可落地场景,制定规范性文件;三是关注人工智能立法的上海建构。

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董庆认为探索人工智能立法要发扬敢闯无人区、敢涉深水区的精神,在激发自身强烈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理的同时,做到具体问题新中求精。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崔亚东在会议总结环节针对上海人工智能地方立法问题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人工智能地方立法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而法治是确保人工智能朝着安全、可靠、可控、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保障;二是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要构建起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营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环境;三是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有法可依,相关立法工作具有紧迫性;四是上海要率先在全国打造人工智能法治高地;五是期待大家今后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共同为推进上海人工智能地方立法而不断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上海的人工智能地方立法路径和模式。

(吴惟予  撰稿、市法学会  摄影)




人工智能法学院

20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