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首席专家崔亚东带队赴西南政法大学,围绕智慧司法建设与运用、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上海刑事案卷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运行成效、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座谈。我校人工智能法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学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董庆、院长杨华和教师吴惟予等共同参加了此次调研交流活动。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商文江、人工智能法学院党委书记李雁、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院长胡尔贵、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学院院长张翠玲、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张光君、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铁燕,以及部分教师出席座谈会并做交流。此次座谈会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商文江主持。
会议初始,崔亚东会长以“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最新进展”为题作了主旨发言,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简称:206系统)。他指出,“206系统”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为指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该系统不仅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落地方案,而且其对刑事案件证据标准的智能化转换,为办案人员收集和审查证据、开展讯问工作等提供了有效辅助,得到了一线办案人员的广泛认同。
紧接“206系统”的主题内容,我校人工智能法学院杨华院长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技术运用等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206系统”对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智慧司法与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问题作了主旨发言。杨华院长将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由来,生动地归纳为“一次偶然、一个承诺、一场探索”,系统化揭示了该院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发展定位和初心使命。而关于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的宏观图景和切实步骤问题,杨华院长则从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范畴,人工智能法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人工智能法学专业的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法学专业的未来规划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随后,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张光君副院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该校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建设情况,包括学科培养模式、博士点招生情况等,并对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如何更好实现法律与技术的融合,如何建设更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法学教材,如何建设更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等问题作了阐述。
张翠玲院长就“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学院”的建设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包括建设投入指标、新工科专业(群)建设、产教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建设、课堂和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建设、特色优势和关键项目建设,以及与实务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发展等。
会议最后,崔亚东会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指出,人工智能法学发展和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应当注重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应当积极以法律规范诸如人脸识别等的技术风险,应当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法学的理论创新和实务应用。
(吴惟予撰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摄影)
人工智能法学院
2021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