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中共党员,现任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会长、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法、海洋法、人工智能法、环境资源法。
国家公派留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任受聘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哈佛、耶鲁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布鲁金斯、霍布金斯、CSIS等单位交流访问,与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土耳其、马来西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访问等事项。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东方学者、曙光学者、浦江学者、晨光学者。获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第六届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十大“社科新人”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获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 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八届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 项,国家重点、一般、青年项目 4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上海市项目及其他项目 20 余项;出版著作 10 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学》《东方法学》《政治与法律》《Coastal Management》 等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撰写智库成果 120 余篇,27篇得到中央领导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其中六篇获中央最高领导批示。
一、学术成果
(一)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周边海洋安全与涉海维权的法律问题研究(24&ZD136),2024.12-2027.12,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国内外法律规制比较研究(19VHQ015),2019.10-2022.12,已结项。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南海权益维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16AZD026),2016.11-2019.5,已结项。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海洋基本法》立法宗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9BFX199),2019.7-2021.12,已结项。
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洋发展战略中填海造地的法律规制研究(12CFX096),2012.5-2014.6,已结项。
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废弃物国际贸易的风险防范及法律规制(07CFX026),2007.6-2010.8,已结项。
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以实体法基础构建争端解决与合作机制,重大项目名称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研究”(19VHQ009),2019.10-2022.10,已结项。
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推动全球海上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及战略利益保障,重大项目名称为“全球海上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完善研究”(20VHQ013),2021.3-2024.12,在研。
9.挪威国家课题(国际合作课题),Chinese adaptive water resource for climate change(220515/F11/ana),2012.8-2013.8,已结项。
10.中央外办项目,利用智能无人装备破解我海洋维权难题研究,2024.4-2024.10,已结项。
11.中央外办项目,智能无人载具运用于我海洋维权执法实践的相关法律研究,2025.2-2025.5,进行中。
12.教育部案例库,无人艇在海洋维权中的法律地位与效力(ZT-2411835006),2025.4-2025.12
13.教育部项目,废弃物贸易的风险及其法律控制,2006.12-2010.9,已结项。
14.全国博管委特别资助项目,填海造地的法律规制研究:以权利转换为中心,2011.4-2012.12,已结项。
15.全国博管委一般资助项目,海域围填的法律规制研究,2010.4-2011.4,已结项。
1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洋入宪”的实施路径研究(2023BFX008),2023.10-2025.12,已结项。
17.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人工智能的地方立法研究(2020-Z-B06),2020.3-2020.12,结项
18.上海市项目,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自然资源法学》(沪教委高〔2014〕19 号),2014.8-2016.8,已完成。
19.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立法研究,2014.9-2016.9,已完成。
20.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海洋气候变化与我国面临的挑战,2010.1-2012.12,已结项。
21.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新型环境污染法律问题研究,2007.1-2010.10,已结项。
22.上海海事局专项委托,海事违法案件移送规范,2015.6-2015.9,已结项。
23.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项目,“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20JYFXR049,上海市教委,2020.1-2020.12,已结项。
24.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项目,“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JYFXR049,上海市教委,2021.1-2022.12,已结项。
25.上海市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人工智能法学新文科建设实践,沪教委高[2021]25号,2021.5-2023.12,进行中。
26上海市高校内涵智库建设项目,人工智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20.1-2020.12,已结项。
另有横向课题20余项。
(二)著作类
1.《海洋发展战略中填海造地的法律规制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获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优秀成果奖提名奖。
2.《生态文明的法治路径》(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3.《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15》(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主编。
4.《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第2辑)》,法律出版社出版2019年版,主编。
5.《填海造地法律法规全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副主编。
6.《废弃物国际贸易的风险及法律控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独著。
7.《法治文明溯源:中华法系经典案例解析》,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副主编。
8.《人工智能法治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主编。
9.《数据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主编。
10.《人工智能法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副主编。
11.《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副主编。
(三)论文类
1.《海洋法权论》,《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8年第1期全文复印。
2.《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法治构建》,《中国法学》202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3.《我国海洋法权的宪法规范构建》,《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
4.《The Legal Regulation on Land Reclamation in China’s Coastal Area》,《Coastal Management》(SSCI期刊)2014年第1期。
5.《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定位与体系结构》,《东方法学》2021年第1期。人民日报客户端2021年1月11日全文报道。
6.《围海造地过程中的权利承接及其法律规制》,《法学》2010年第7期;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论》,《法商研究》2021年第3期。
8.《海域使用权变更为土地使用权:实践及规制》,《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
9.《维护海洋权益离不开海洋立法》,《新华文摘》2015年第17期。
10.《香港填海造地法律实践对内地的启示》,《法学》2013年第1期。
11.《论废弃物国际贸易损害性后果与国家赔偿责任机制》,《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2期。
12.《人脸识别信息保护的规范构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1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困局及其出路》,《法学杂志》2010年第7期。
14.《废弃物贸易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哲学基础》,《法学杂志》2009年第5期。
15.《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新探》,《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
16.《论中国渔业权的权利冲突及其制度完善》,《江汉论坛》2022年第12期。
17.《海洋战略中我国南海填海造地的国际法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2期。
18.《论我国资源围填问题的权利规制》,《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8期。
19.《民间资本填海造地权证转化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20.《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法律问题初探》,《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21.《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小产权房的困境及出路》,《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8期。
22.《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障碍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23.《环境法庭设立的实然性与应然性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4.《透视废弃物国际贸易问题》,《环境保护》2009年第9B期。
25.《环境思潮的历史演进》,《生态经济》2009年第10期。
26.《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刑法功能完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7.《合作与牵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及其应对》,《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
28.《全球控制废弃物国际贸易的法理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29.《问题与前瞻:入世后我国的环境法制》,《环境保护》2007年第8A期。
30.《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1《新<企业破产法>的修改完善及破产审理面临的挑战》,《特区经济》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
二、获得奖项和表彰
(一)学术荣誉表彰类
全国性荣誉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重大奖项;
2.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20),党中央批准设立的重大奖项;
3.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23),党中央批准设立的重大奖项;
4.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
上海市荣誉
5.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5);
6.上海市2018年度十大社科新人(2018);
7.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个人三等功(2010);
8.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新长征突击手(2009);
9.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08);
10.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个人三等功(2008);
11.上海政法学院先进个人(2009/2010/2013)。
(二)学术成果奖类
全国性奖项
1.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
2.第八届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
3.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2023);
4.第四届全国董必武青年法学优秀成果奖提名奖(2016);
上海市奖项
5.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3);
6.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
7.第十三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 ;
8.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9);
9.上海2018年度十大推介论文(2018);
10.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 ;
11.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12.上海政法学院首届校长奖(2020);
13.上海政法学院首届学术精英(2022)。
(三)人才计划类
1.上海市东方学者(2022);
2.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
3.上海市浦江学者(2014);
4.上海市晨光学者(2007);
5.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2020)。
三、教学情况
(一)教材建设
一是组织推动编写法学实务类教材,包括《法学理论与实务》《民法学理论与实务》《刑法学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学理论与实务》《商法学理论与实务》《诉讼法学理论与实务》《国际法学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法学理论与实务》《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与实务》《体育法学理论与实务》《监狱法学理论与实务》《律师学理论与实务》等。
二是组织推动编写人工智能法学系列教材,包括《人工智能法学概论》《人工智能原理》《人工智能法律规制》《数据法学》《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人工智能法治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数字证据与区块链》《人工智能伦理概论》《法律大数据分析》《知识发现与数据发掘》《人工智能典型案例》《法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等。
(二)教学工作
自2006年进入上海政法学院工作以来,曾主讲《国际公法》《海洋法专题》《大国海洋》《大国安全》《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环境资源法学》《自然资源法学》《污染防治法学》《土地法学》《房地产法学》《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商法学》《商品房交易操作实务》等课程。授课学生超过6000人;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超过300人。
(三)精品课程、教学获奖及教改项目
1.主讲的《自然资源法学》获得2014年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2.获得2015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
3.由校长牵头的教学成果《发挥中国上合基地优势,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荣获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入选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项目《法学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年5月;
5.获上海市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人工智能法学新文科建设实践”(沪教委高[2021]25号)。
四、主要学术职务及其他重要社会兼职
(一)全国性学术兼职
1.中央外办海洋维权专家委员;
2.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
3.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
4.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理事;
5.中国法学会期刊研究会理事;
6.中国保密协会理事;
7.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二)上海市学术兼职
1.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会长;
2.上海市法学会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3.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上海市法学会理事;
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杂志审稿人;
6.《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编委;
7.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三)实务兼职
1.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2.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3.海南国际仲裁院仲裁员;4.酒泉仲裁委员会(敦煌国际仲裁院)仲裁员;5.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五、主持系列性的学术会议
1. 2014年9月20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海洋战略与海洋法治,地点:原上海世博园中国馆。
2. 2014年12月6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海洋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3. 2015年4月16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主题: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法治,地点:上海·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4. 2015年11月6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海洋资源开发与权益分享,地点:上海·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5. 2015年12月13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海洋经济与法治,地点:广东·湛江,120人。
6. 2015年12月23日举办上海法治论坛,主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新型法学智库建设,地点:上海·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7. 2016年7月20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解析及应对措施(闭门会),地点:上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8. 2016年9月23-24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合作与分享:南海问题的法律机制,地点:浙江·象山。
9. 2016年12月18日举办上海市法学海洋法治研究会年会,主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地点:上海·复旦大学。
10.2017年12月16-18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海洋:秩序•权益•和谐,地点:上海·临港。
11.2018年12月1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安全保障,地点: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12.2019年8月30日,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责任”,地点: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13.2020年12月29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当前海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讨会,地点:上海市法学会。
14.2020年7月10,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主题:“人工智能权利义务的法治实践和青年行动”,地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15.2021年7月9日,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主题:“智慧法治”,地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线上线下约80万人。
16.2022年1月15日,举办海洋法学术研讨会,主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地点: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17.2022年7月30日,举办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主题:习近平总书记7·30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讲话九周年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地点: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18.2023年7月9日,与上海市法学会联合举办“世界人工智能法学论坛”,出版《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地点:上海·上海世博中心。
19.2024年7月9日,与上海市法学会联合举办“世界人工智能法学论坛”,出版《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地点:上海·上海世博中心。